徐渭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花鸟画技巧提高到了的高度。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幅《巴人汲水图》高300厘米,宽却62厘米,这样的构造模型确实是很特的,简单来说此画分为3个场景,分别是舀水、让路、登高,里头有7个人物,每个人物的行为特点都不尽相同,但是无一不体现出巴人的那种感人至深的华夏精神。2010年,《巴人汲水图》再次出现在了瀚海秋季拍卖会上,而这次居然吸引了大量的收藏家和企业家,为此竞拍十分的激烈,起拍价只有3500万,可是没想到1分钟过后,价格就破亿了,经过30多轮的叫价,终价格定在了1.53亿,加上佣金也就是1.713亿元。
欣赏中国的书画艺术要学会欣赏线条的美。中国书画中的线条犹如音乐旋律,是艺术表现的灵魂。中国书法凭借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时而古朴、时而纤丽、时而端庄、时而灵动的丰富意趣。中国绘画通过线条的变化,墨色的干湿浓淡,描绘出品位高雅、琳琅满目的艺术。
书画的保存:纸质文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书籍、字画、契约、和经卷等。书画收藏趋热,更多的人收藏书画,不只是为了欣赏,而是作为一种投资途径;
1、忌污染,如油渍、汗渍、茶渍和灰尘等,灰尘常吸附酸性物质、霉菌孢子,使纸张酸化、生霉;
2、忌生霉,特别是容易产生颜色的霉菌,产生的霉斑极难清除;
3、忌虫蛀,蠹鱼、烟草甲等害虫,往往能把书画蛀蚀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4、忌光照,一般光源都含有紫外线,紫外线使纸张发黄、发脆;
5、忌潮湿,纸张易吸湿,吸水后纸易生霉长虫、腐烂。除易因虫蛀腐烂而损坏之外,人为损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火灾、等的破坏,使许多珍贵的古籍、古字画、古文献佚失。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 " 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王行直装褫,楮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的 " 宣和裱 " 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遂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元代宫廷设置机构,管理装裱书画。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形成各自的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