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条件
水质:鲈鱼可在淡水中生长,但根据其天然习性,养殖条件选择在有海潮到达的咸淡水水域更好,以河海口的鱼塭和围垦区佳,水质盐度可在5‰以下,在盐度过高的水域养殖生长速度反而缓慢。此外,养殖水质要求清新和溶氧充足。
池塘:每口池塘的面积在8—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池塘要设进、排水涵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机械配备:每3亩水面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增氧机,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每口池塘配置1台以上的3千瓦抽水机,以随时可更换新水,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还要视养殖面积和投喂量决定配置小杂鱼碎肉机。
为了保障生产的顺利,除了电源线路到塘头,供养殖机械使用,还要道路到塘头,以方便饲料和产品的运输。
种苗选择和培育
生产实践发现,来自黄、渤海的鲈鱼苗比南海区的个体大、生长快;人工繁殖的鱼苗比捕捞的天然鱼苗成活率高。因此,鱼种的选择是采用黄、渤海区的亲鱼人工繁殖的鱼苗,其次是从黄、渤海区采捕的天然苗经淡化标粗育成的鱼种,南海区的鲈鱼苗个体较小,人工繁殖苗也适合养殖,但采捕的天然苗成活率较低。
不管苗源来自何处,鲈鱼苗都要经过中间培育的阶段。鱼苗经过中间培育不但驯化摄食人工饲料达到易养的目的,还可以淘汰体弱的病苗,育成大小均匀、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这是提高成活率从而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如下:
1、网箱的设置在准备好养殖成鱼的池塘的一边搭一条投饵的栈桥,栈桥两旁设置若干个网箱,材料可用14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缝成长3—5米、宽2米、深1.5米规格,用竹杆固定。
2、做好淡化养殖的准备工作不管是人工繁殖的鱼苗或捕捞的天然鱼苗,都生长在较高盐度的海水中,要求供苗者进行多次降咸淡化,在不超过养殖池塘5%盐度才能放养。在淡水池塘育苗,还要在网箱周围用塑料膜围成一个小水体,投苗前适当加盐至接近鱼苗放养前的盐度,让鱼苗投放后有一段适应时间,提高成活率。
3、育苗的密度原塘育苗,这有利于减少过塘引起鱼种的损伤和让鱼种适应所在池塘水质。用来培育的鱼苗体长2—3厘米,每平方米网箱放养500尾左右,每口池塘的育苗数量可比计划放养的鱼种多出大致20%—30%,以备死亡损耗和留有余量。
4、投饵驯食的方法以鲜鱼糜为饵,将鱼糜均匀地投撒到网箱中,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驯练鱼苗抢食,每天投喂4—5餐,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30%左右,以观察到鱼苗大致都能食到和食饱为好。具体标准是鱼苗抢食强度减弱后则停止投喂,以免暴食而引起肠胃疾病。
5、及时分级培育10天鱼苗大多已长至5厘米,此时应过筛分池培育,减少大鱼吞食小鱼和幼苗抢食不到而出现大小差异的现象。分池培育10天后,在网箱周围用网片围出约100平方米的一块小水面,放出网箱中的鱼种再喂养15天,此时鱼种已在10厘米上,然后拆去围网,再进入大塘养殖,这样可防止鱼种过早进入大塘追食生物饵料,而弃食人工投喂的饵料。
鱼苗的中间培育要注意网箱的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可在网箱中设置增氧气头,要经常刷洗网箱,保持水体流动,交换良好。
投苗密度经中间培育的鱼种已达10厘米,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投苗过密,池塘容易老化和发生鱼病,难以进行持续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