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纪晓岚(1724—1805)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据《石雅》得知本世纪初大约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镑。翡翠石子中不乏精华,当时价格也很贵,但与21世纪初一公斤翡翠七八十万美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按:据欧阳修《归田录》之记载,至迟在北宋初年,翡翠已为绿色宝玉之名,为禁中珍宝。纪晓岚所言或许是另一种翡翠。)
缅甸的玉石成交额,非法走私活动亦时有发生。据201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仅2011年,缅甸的玉石成交额便高达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0亿元)。
翡翠的原产地很少,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危地马拉、缅甸、中国等几个国家,而缅甸是产量好的国家,所以翡翠也被称为“缅甸玉”。清代以后,大量的从缅甸进贡来的缅甸玉开始皇宫。皇帝、皇后以及后宫的妃子用的碗筷、盆盂、盒子等日用品大多都是翡翠制品,而的热爱翡翠的人当属慈禧太后,可谓对翡翠的痴迷已近疯狂。
初看黑得发亮,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山玉中的墨玉或其他的黑色宝玉石,在自然光下呈浓墨黑且有油性,但在透射光下观察,则是呈半透明状,且黑中透绿,特别是薄片状的墨翠,在透射光下颜色喜人。缅甸人用“情人的影子”来形容黑色的硬玉,中国人为其取名为“墨翠”。
颜色从黄到棕黄或褐黄的翡翠,透明程度较低。这一系列颜色的翡翠制品在市场中随处可见。它们的颜色也是硬玉晶体生成后才形成,常常分布于红色层之上,是由褐铁矿浸染所致。在市场中,红翡的价值黄翡,黄翡则棕黄翡,褐黄翡的价格又次之。但也有因人的喜爱及饰品别具特色而使其价格有别于常规的情况。黄翡有两个种,黄到棕黄色,一般称为金秋种,似秋收时节的农作物,棕黄到褐黄又称酱釉种,色似瓷器的酱釉,也称种老。
干青种翡翠颜色浓绿悦目,色无邪,与颜色较深的一般翡翠差不多一样,其颜色有时偏暗发黑。不管颜色深或浅,因为以钠铬辉石为主的干青硬度相对低一些,因此其颜色缺乏力度,显得沉闷、软弱,这也是与一般意义上的翡翠较明显的区别之一。干青种翡翠的缺点是透明度差,阳光照射能力弱,质地粗且底干,敲击原石的声音干涩粗糙。干青的表面常常见带有金属光泽的铬铁矿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