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黄页88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 供应产品 > 同治年制瓷器出手

同治年制瓷器出手

更新时间:2024-06-28 09:24:55 [举报]

同治(1862--1874)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官窑器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硕大,彩绘多红,寓意多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多子多福、鸿喜齐天等,但存世极少;其二为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大雅斋”楷书款及“天地一家春”印章式篆书宽、外底有“永庆长春”红彩楷书款。

清末同治皇帝幼年登基,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慈禧)揽国家大权;咸丰以来轻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在清和外国列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告失败,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清王朝的封建政权,从而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从此日益衰退。

官窑琢、圆器多承袭传统的造型,有的从规格到色彩和纹饰都类同于前朝。与此同时,在慈禧授意下,景德镇也烧造了一些的品种和造型,如“大婚礼造器”、“体和殿”陈设品及日用瓷,还有一些瓶、樽、缸、盒等,器型虽然规整,但略显笨拙。一般盘、碗、仍按旧时式样,红地锦纹开光龙凤碗的器壁高深,为此时新的型制。唾盂、灰槽等卫生用器甚为多见,常见的器型有赏瓶、玉壶春瓶、贯耳方瓶、琮式瓶、象耳方瓶、直口扁腹瓶、蒜头瓶、石榴樽、灯笼樽、圆盒、高足盘等。民窑有撇口瓶、狮耳瓶、瓜式罐、花盆、餐具(盘、碗)等。清中期以来瓶类多加双耳的装饰手法,此时仍很流行,耳有夔凤、蟠螭、双狮等多种,民窑器尤为多见还有哥釉铁色花瓶等,多刻“成化年制”款。

除继续沿用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案外,更为的是较多的采用吉祥内容的纹饰,如五蝠捧寿、、万寿无疆、“喜”字、年景、麒麟送子等等。纹饰风格己图案化,画意庸俗、笔触呆滞拘谨。

同治瓷器延续了清中晚期间胎质相对较为粗糙的特征,当然官窑还是非常细致的。但是请注意,这一时期只有10几年的历史,所以很难在胎质上有本质的变化。同治瓷器在观察胎的过程中,更多的注重胎质是否干爽。很多现今仿的同治瓷器大多胎质湿润。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我们在关注瓷器的底胎时,大多数瓷器的底部都有露胎处。清代中晚期瓷器在鉴定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很难从胎的细密程度上看出真伪,更多的是看胎是否干爽。但是每一个人对于干爽的感觉是不同的,这里窍门来了,观察露胎处,在不同光影下有亮点类(反光点)似包浆一样的东西,且分布不均匀,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是干爽的胎质,是真家伙。如果没有亮点,且有细小的摩擦痕,可以断定是假货。这里说说中晚期瓷器的造假手段。景德镇对于仿造清中晚期瓷器可以说情有钟。因为年代相差不远因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仿造,特别是柴窑烧造,胎的密度和颜色几乎是一样的,或者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治时期的画法与前朝非常接近,与光绪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是因为光绪瓷器太精彩了)。同治多有大瓶,300件中出现了盘口,撇口等。更有500件等。同治青花淡描是一大特点。当然雍正时期也有淡描,同治淡描更多,不知道是因为家底单薄了,还是什么原因,同治青花更淡,淡描更多(总不是为了省料吧)。同治青花的颜色出现了大量的洋蓝彩。洋蓝彩颜色鲜艳,但发黑,整体颜色不是中国人传统的颜色特点。这可能与彩料本身的构成不同。无论是苏料还是浙料,都是天然矿物颜料,颜色再不同,与洋彩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洋彩在天然颜色中是没有的,这就是本质的区别。同治民窑青花多用洋彩,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开放的同治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标签:同治年制瓷器出手上海同治年制瓷器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