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或砂浆拌成后,如果受冻,其水泥不能进行水化,兼之水分结冰膨胀,则混凝土或砂浆就会遭到由表及里逐渐加深的粉酥破坏,因此应严格遵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进行施工。
水泥能与坚硬、洁净的基层牢固地粘结或握裹在一起,但其粘结握裹强度与基层面部的光洁程度有关。在光滑的基层上施工,预先凿毛砸麻刷净,方能使水泥与基层牢固粘结。基层上的尘垢、油腻、酸碱等物质,都会起隔离作用,认真清除洗净,之后先刷一道素水泥浆,再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
人们常常忽视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施工中为便于浇捣,有时不认真执行配合比,而把混凝土拌得很稀。由于水化所需要的水分仅为水泥重量的20%左右,多余的水分蒸发后便会在混凝土中留下很多孔隙,这些孔隙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在保障浇筑密实的前提下,应大限度地减少拌合用水。 许多人认为抹灰所用的水泥,其用量越多抹灰层就越坚固。其实,水泥用量越多,砂浆越稠,抹灰层体积的收缩量就越大,从而产生的裂缝就越多。一般情况下,抹灰时应先用1:(3—5)的粗砂浆抹找平层,再用1:(1.5—2.5)的水泥砂浆抹很薄的面层,切忌使用过多的水泥。
酸性物质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体积松散、膨胀,遇水后极易水解粉化。致使混凝土或抹灰层逐渐被腐蚀解体,所以水泥忌受酸腐蚀。 在接触酸性物质的场合或容器中,应使用耐酸砂浆和耐酸混凝土。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均有较好耐酸性能,应选用这三种水泥配制耐酸砂浆和混凝土。严格要求耐酸腐蚀的工程不允许使用普通水泥。
水泥雕塑是民族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远古石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凭借着自己对于艺术与美的追求,形成了各种小而精的雕塑作品。无论是惟妙惟肖的动物雕塑,还是造型新颖的仿真树景观门头,无不诠释着民间所传达的美的艺术。
水泥雕塑又称混泥土雕塑。因为材质坚固犹如高楼大厦,风吹日晒耐久不化,足以在岁月的洗礼下,屹立几十年,甚至上。成本相对较低,建造速度快等优势。水泥雕塑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文化艺术品,自从有了它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而且显示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增加。应用在商场、景区、游乐园等。
一般的水泥浮雕制作过程主要是:
1、在平整的水泥墙上面上墙抹水泥灰,根据一般的浮雕厚度约2cm的水泥灰,水泥标号一般为1:1。
2、约两小时在水泥未干透的灰上面抠出需要制作的剪影轮廓,并在不需要造型的部分进行抠毛处理。
3、在第二步的剪影轮廓的基础上面继续抹灰,根据造型的需要进行适当造型,造型完毕用抿刀进行抛光处理,完成浮雕雕刻。
4、造型完毕,半天后对水泥雕塑进行浇水,平均每隔3个小时交一次水,晾干后两天进行上色处理。
5、根据浮雕实际情况,一般上色根据浮雕设计,抠毛颜色处理一般通过刷制真石漆达到效果、光面可通过丙烯颜料上色(防止上色脱落一般采取加用适量的白乳胶混合丙烯上色)。
浮雕也归类于景观水泥雕塑中,它为艺术的别样展现,通常人们认为的艺术创作仅局限于美学上,现实当中景观水泥雕塑将这样的艺术氛围很好的应用在墙壁等静态物体表面,丰富造景特点,提升景观塑造品格。
说起人造景观浮现于脑海的往往是假山、仿真树、溶洞等几个比较常见的,事实上景观水泥雕塑在人造景观中同样具有着不朽的装饰作用,在室内或室外的景观装饰区域内皆可应用,只不过对于室外场景来说其应用的数量多一些,样式百变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