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碳”目标,当公众把目光聚焦在能源、制造业等高耗能产业之时,却鲜有人会将一盒牛奶、一把蔬菜亦或是一支冰淇淋跟碳中和关联到一起。日前,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认定国内山茶油碳中和产品引发热议,某生鲜上线首批带有零碳认证标识的有机蔬菜,奶制品企业上市碳中和有机奶,则无一不是在宣告,碳中和食品已经广泛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可以说,食品碳中和对于企业而言困难重重,仅从认证一项就可见一斑。但目前来看,国内农业、食品行业的碳足迹认证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进而也给认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当前零碳食品、碳中和食品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认证机构可以采用国际标准,或者自己开发相关标准开展认证。但问题在于,一些机构既未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批准的认证资质,且不是立第三方,其开出的所谓的“碳中和证明书”,实际上在打碳中和认证擦边球。也就难怪有业内人士坦承,在零碳食品缺乏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下,这么搞必然会有企业夸大减排效果,并以谋利为目的来误导消费者。
"碳中和牛奶、碳中和冰淇淋、碳中和奶粉、零碳蔬菜……当我们还在纠结食品碳中和有多难之时,身边超市货架已然摆上了不少“碳中和食品”。只是,对于这种一开始就让很多企业蜂拥而上、竞争白热化的概念到底能够走多远,还是一个未知数。
有调查显示,超七成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性产品支付溢价,但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打擦边球”等现象的存在,碳中和食品离炒概念、玩噱头也就不远了。"
"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获悉,于日前开幕的第37届深圳国际家具设计展上,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向通过“商品包装绿色采购需求标准认证”的四家家具企业颁发认证证书。这是自国家发布《商品包装采购需求标准(试行)》以来,首批获得该标准认证的企业,在行业中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2020年6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商品包装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并提出“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中涉及商品包装和快递包装的,要参考包装需求标准,在采购文件中明确采购供应商提供产品及相关快递服务的具体包装要求”。"
"据悉,在本届展会上,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受主办方委托,承担本次展会碳中和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展会筹备、展览、撤展三个阶段的碳管理计划、碳排放量、减排措施进行客观、公正和科学评价,终向主办方颁发“碳中和评价证书”。
自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以来,碳中和已成为国内大型活动低碳或零碳办会的惯用方式。本次展会碳中和评价的实施,不仅体现了绿色办展的理念,也将成为会展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节能降碳活动。"
在农产品领域,盒马有机蔬菜抢先拿到了南京国环产品认证中心的“零碳农产品”认证。盒马首批零碳有机蔬菜6月9日在全店上线。这些零碳蔬菜包装袋上贴有一个绿色的“零碳农产品”认证标志,同时以文字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根据认证机构给出的定义,零碳负碳农产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农产品。
碳减排的难度在于如何消减供应商的成本,尤其一些中小企业需要一个带动过程。对于如何解决农业、食品业碳排放问题,我们建议,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实现降碳,另一方面应该面向消费者建立碳普惠平台,为消费者创建个人碳账户。消费者可以在碳普惠平台上进行碳积分互动、产品换购等,用激励手段促进低碳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碳中和食品。
宁德时代介绍称,宜宾工厂应用了自主研发的 CFMS 智慧厂房管理系统,通过对厂房系统及设备运行数据的自动获取,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低碳运行。此外,在能耗较大的群组设备中,通过系统运用全局优化算法,计算当前负荷条件下系统总能耗小时的各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主动式优化控制。
眉岘变电站是平凉市历史上330千伏变电站,它支撑起了陇东旱码头近数十年来的快速发展,而在践行绿色发展使命的未来,它还将继续承担重任。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变电站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枢纽,是供电企业直接的标志,在国家节能减碳、绿色发展的大主题下,平凉公司为变电站赋予新的绿色名片,在电网侧开展节能减碳尝试,是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央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