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且符合GB 175的规定。采用其它水泥时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2、细骨料:应符合G B/T 14684规定的I类天然砂或人工砂。
3、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及JC4 76的规定。
4、 其它材料:GB/T50448-2008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灌浆料常规物理性质(新桥规提出的灌浆料性能指标)。
操作规程
自重法
自重法是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中,利用该材料流动性好的特点,在灌浆范围内自由流动,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高位漏斗法
高位漏斗法是在中桥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中,仅靠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流动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利用提高灌浆的位能差,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法是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中,采用灌浆增压设备,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理论基础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2. 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设备机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由于CGM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一般情况下,用"自重法灌浆"即可,即将浆料直接自模板口灌入,完全依靠浆料自重自行流平并填充整个灌注空间;若灌注面积很大、结构特别复杂或空间很小而距离很远时,可采用"高位漏斗法灌浆"或"压力法灌浆"进行灌浆,以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各个角落。
3. 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模板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4.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
⑴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
⑵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使其露出钢筋,将修补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
⑶灌浆前应清除所有有碎石、粉尘或其它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土表面。
⑷将拌和均匀的灌浆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⑸灌浆层厚度大于150mm时,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判别伪劣
个方面:流动度,流动度是指新拌灌浆料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够流动并均匀密实的填充模板的能力。流动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施工的难易和硬化灌浆料的质量,若灌浆料太干稠,则难以成型与密实,且容易造成内部或表面孔洞等缺陷;若灌浆料过稀,经搅拌后,容易出现水泥浆和水上浮而石英砂等骨料会下沉的分层离析现象,影响灌浆料质量的均匀性、成型的密实性。
第二个方面: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新拌灌浆料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黏聚力,确保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得灌浆料能够保持整体均匀稳定的性能。黏聚性差的灌浆料,容易导致泥浆与骨料分离,浇注后容易出现蜂窝、空洞等现象。黏聚性过大,又容易导致灌浆料的流动度变差,流动到不到施工的位置,无法跟接触面更好的接触密实,影响浇灌质量。
第三个方面:保水性,保水性是指灌浆料有着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保水性好的灌浆料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保水性差的灌浆料中一部分水容易从内部析出至表面,在水渗流之处留下许多毛细管孔道,成为日后灌浆料的内部透水通道,出现这个问题,影响耐久性,冬天容易被冻裂。
西卡高强灌浆料的发展趋势
1、功能的复合化。在施工方有质量可靠,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从根本上改变设备底座受力情况,使之均匀地承受设备的全部荷载,从而满足各种机械,电器设备(重型设备磨床)的安装要求,是无垫安装时代的理想灌浆材料。
2、灌浆料应加强防冻、抗冻性能;解决工程施工在冬季施工难题,争取能在基料复合技术及相关骨料的配合比上取得突破,解决温施工中这难题。
3、基料的改性功能复合化,对于已有的基料进行某种性能的改性,并且与功能相复合。骨料的选择强灌浆料为首要,水泥为辅料,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以此来达到双重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