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骊山老母神像,十二老母神像,西山老母神像,灵山老母神像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产地 |
河南 |
包装 |
木盒包装 |
尺寸 |
3厘米~6厘米 |
加印LOGO |
可以 |
适用场所 |
家居 |
送礼对象 |
其它 |
制作工艺 |
雕刻 |
骊山老母,中国道教中神仙之一,也作”黎山老母“,”骊山姥“。骊山老母女娲氏,古代汉族传说中的女仙名。在道教崇奉的女仙中,地位崇高。
传说骊山老母居于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道观中都供奉有她的圣像,今陕西临潼骊山半山腰建有骊山老母殿用于供奉。
黎山老母姓氏与来历不详。为天地正气智慧的化身,常在天地善恶转化的时候,以神秘身份化现示相,为人指点迷津、传授秘籍法要、救苦救难,因而广被世人崇奉。
据《太平广记》载 黎山老母一作"骊山姥",或"骊山老母",道教崇奉的女仙。相传樊梨花、白素贞都曾经师从于此人。
传说中骊山老母横跨多个时代,具有极为强大的法力,并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杨宗保的妻子穆桂英()、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宋代)、祝英台(东晋时期)、千年白蛇白素贞(宋等,都为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一作"骊山姥",或"黎山老母"。道教崇奉的女仙。《太平广记》
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 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 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 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 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 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
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 "《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
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 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 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 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史记·秦本 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 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
'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 胥轩妻。《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 指授秘要。④按俞樾是从典籍角度,指出骊山老母之所本,并非认定为实有其人。骊山老母为道教尊奉的神仙,则由来已久。
2、唐朝:她在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伙同观音、文殊、普贤几位菩萨弄了个莫家庄出来,自己扮寡妇妈妈,其余则化作三个美貌小姑娘,把猪八戒迷得七荤八素,把唐长老调戏得面红耳赤。然后还在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心的时候,跑去他面前磨绣花针,等着李白问她"你磨什么呀?"她就说,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然后李白大受启发,从此刻苦用功,成了诗仙。
3、太宗贞观年间,她还收了西凉国寒江关守将的女儿樊梨花做徒弟,教她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术。然后叫她下山去找个如此这般的老公,还得让他过三道难关之后才以身相许.
4、宋她又收了穆桂英做徒弟.结果这个徒弟命不大好,成了寡妇,还得一群老寡妇小寡妇去打金兵.还有一说白素贞白娘子也是她的弟子。
5、居然有刻本小说讲祝英台殉情之后,被梨山老母救了起来,还教了一身法术,当了女剑仙什么的
临潼区城南骊山西绣岭第三峰之巅,据殿内现存之《创修山路碑》记载,始建于秦。唐初重建,时称老母祠。 老母殿整体建筑包括山门五间、三仙殿三间、祭殿五间、主殿五间、厢房六间、配殿四间。三仙殿内供奉被尊为"福寿、治眼、授子"三位女仙云宵、琼宵、碧宵之神像。主殿内供奉骊山老母(女娲)金身神像。明崇祯八年在主殿后增建藏经楼一座五间两层(民国年间已毁,遗址尚在)。明万历四十七年曾对总体建筑进行过较大修缮,故现有建筑基本属于明清格局,占地面积八千余平立米。后虽进行过两次维修,但原貌未变。近几年,道观对殿前平台、道路进行了整修,新修了进殿石台阶路。
老母殿,位于西安市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立之《骊山老母授经碑》一通,记述了唐代道士李筌在骊山脚下遇老母为其传授《阴符经》的经过。 老母殿自古以来就是骊山上一座的道教宫观,骊山老母是我道教供奉的一位远古尊神。
老母殿内现尚保存有明万历十六年铸之铁锅、铁缸各一口,老母像前有明之铁磬一个。主殿内存有最近来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