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红花继木树苗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形态特征
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
叶革质, 卵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钝,不等侧,上面略有粗毛或秃净,干后暗绿色,无光泽,下面被星毛,稍带灰白色,侧脉约5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全缘;叶柄长2~5毫米,有星毛;托叶膜质,三角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1.5~2毫米,早落。
花3~8朵簇生,有短 花梗,白色,比新叶先开放,或与嫩叶同时开放,花序柄长约1厘米,被毛;苞片线形,长3毫米;萼筒杯状,被星毛,萼齿卵形,长约2毫米,花后脱落;花瓣4片,带状,长1~2厘米,先端圆或钝;雄蕊4个,花丝极短,药隔成角状;退化雄蕊4个,鳞片状,与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极短,长约1毫米;胚珠1个,垂生于心皮内上角。
繁殖栽培
红继木组织培养
外植体: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花继木茎尖、芽及枝等作外植体,其中外植体采集在7~8月好,污染率较低。
培养基:红花继木的组织培养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试验表明,初代培养和继代 增殖培养基可参考MS+BA1.0mg/l+IBA1.0mg/l;生根培养基可参考1/2MS+NAA1.0~1.5mg/l+0.1%的活性炭。
培养条件:红花继木的培养条件一般为:温度20℃左右,光照时间14h/d(每天14小时),光照强度为1500LX(勒克斯)。
栽培技术
管理
红檵木移栽前,施肥要选腐熟有机肥为主的基肥,结合撒施或 穴施复合肥,注意充分拌匀,以免伤根。生长季节用中性 叶面肥800~1000倍 稀释液进行叶面追肥,每月喷2~3次,以促进新梢生长。南方 梅雨季节,应注意保持排水良好,高温干旱季节,应早、晚各浇水1次,中午结合喷水降温;北方地区因土壤、空气干燥,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秋冬及早春注意喷水,保持叶面清洁、湿润。
1、修剪: 红檵木具有萌发力强、耐修剪的特点,在早春、初秋等生长季节进行轻、中度修剪,配合正常水肥管理,约l个月后即可开花,且花期集中,这一方法可以促发新枝、新叶,使树姿更美观,延长叶片红色期,并可促控花期,尤其适用于红檵木盆景参加花卉展览会、交易会,能增强展览效果,促进产品销售。
2、摘叶、抹梢:生长季节中,摘去红檵木的成熟叶片及枝梢,经过正常管理10天左右即可再抽出嫩梢,长出鲜红的新叶。
3、择地栽培:选择阳光充足的环境栽培,或对配置在 红檵木东南方向及上方的植物进行疏剪,让红檵木在充足阳光下健康生长,使花色、叶色更加艳丽,从而增强观赏性。
红继木整形
(1) 人工式的球形:红花槛木极耐修剪及盘扎整形,树形多采用人工式的球形。生长季节中,摘去红槛木的成熟叶片及枝梢,经过正常管理 10天左右即可再抽出嫩梢,长出鲜红的新叶。
(2) 自然式丛生形:红槛木萌发力强、分枝性强,可自然长成丛生状。
(3) 单干圆头形:选一粗壮的枝条培养成主干,疏除其余枝条,当主干高达以上时定干,在其上选一健壮而直立向上的枝条为主干的延长枝,即作中心干培养,以后在中心干上选留向四周均匀配置的4~5个强健的主枝,枝条上下错落分布。
红花槛木常用于制作盆景,可制作单干式、双干式、枯干式、曲干式和丛林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树冠既可加工潇洒的自然形,也可加工成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圆片造型。加工方法可用蟠扎、牵拉和修剪等手段。为使树干更加苍劲古朴,可用利刀对树干进行雕刻,其伤口很容易愈合。另外,也常做绿篱使用。
种植方法
可用孤植、丛植、 群植 。
孤植:选株形高大丰满的植株孤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如 入口的附近,庭院或草坪中,立成景,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可发挥景观的中心视点或引导视线的作用。
丛植:将红花檵木球和其它植物成丛地点缀于园林绿地中,既丰富了景观色彩,又活跃了园林气氛。如果与绿色树种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以红花继木球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构成风景林,特的叶色和姿态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其美化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
群植:色块、模纹花坛:用一年生红花檵木的小苗在绿地密植组成色块,可与 金叶女贞、春花 杜鹃、夏花杜鹃、 金叶榆、 金边黄杨等搭配,不仅能通过叶色反差形成色彩对比,而且花期也可错开。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栽培要点
栽培土质以肥沃的腐殖质壤上山佳,砂质壤土次之。排水需良好,日照需充足,华南平地夏季高温,宜阴凉通风降温,使其顺利越夏。秋至春季为生育期,每1-2个月施肥1次,酌量提高磷、钾肥,能促进开花。花期过后应修剪整枝1次,秋季8月以后,花芽开始分化,应避免修剪,才不会影响翌年开花。性喜温暖或冷凉,生育适温为15~25℃,夏季或梅雨季节以避免高温多湿,排水不良。
近期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