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白刺,白刺树苗,白刺苗子,白刺树苗子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园林用途 |
防护树 |
冠幅 |
100cm |
落叶与否 |
落叶性 |
生长环境 |
露地 |
树龄 |
1年 |
树形 |
圆球形 |
树型 |
圆柱形 |
主要观赏部位 |
观果 |
白刺为蒺藜科、属落叶性小灌木,多分枝,平卧,其枝条灰白色,先端针刺状,老枝单叶互生,密生在嫩枝上,4~5簇生;叶线形,长1~2厘米,先端钝,基部斜楔形,全缘,表面灰绿色,背面淡绿色,肉质,被细绢毛,无叶柄;花序顶生,蝎尾状聚伞花序,萼绿色,萼片三角形,花瓣黄白色;果实近球形,径5mm左右,果实成熟时初为红色,后为褐色,酸、涩,有甜味,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
白刺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中,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白刺为该地区重要的建群种之一, 分布面积大,资源丰富。种类有泡果白刺(N.sphaerocarpa Maximow-icz)、白刺(N.tangutorum Bobrov)、大白刺(N.roborowskii Komarov)、小果白刺(N.sibirica Pallas)4种,分布类型有草地型、沙丘型、沙地型和散生型白刺4种,主要以沙丘型白刺类型分布在民勤绿洲边缘的西北风沙线上,常在沙漠中成环状分布,且同苦豆子、沙拐枣、盐爪爪、梭梭、红砂以及其他盐生植物群落有规则地排成同心圆式的生态系列的格局,阻挡着风沙危害。
白刺苗的分布限于荒漠草原及荒漠,生于沙漠边缘、湖盆低地,河流阶地的微盐渍化沙地和堆积风积沙的龟裂土上。白刺苗还进入干草原区。白刺其生存的土壤包括半固定风沙土,草甸型沙土,结皮盐土以及山前的棕钙土等,土壤含盐量0.119—0.228%。小果白刺的适应范围更广,分布面也大,东可达西伯利亚的草原带,且更耐盐碱,可以在全盐量达0.55%的结皮草甸盐土上构成群落。白刺是荒漠,半荒漠草地植被的重要建群种之一,白刺群落常在沙漠中湖盆外围成环状分布,且同更低处的盐生草甸,盐爪爪群落以及其他盐生植物群落有规则地排成同心圆式的生态系列的格局。据调查,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刺群落可含37种植物,其中禾本科7种,豆科4种,藜科9种,蒺藜科6种,菊科,柽柳科各4种,其他4科各1种。它们中除白刺外,主要有大白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细枝益爪爪(Kalidium gracile),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等。大白刺构成的群落,其植物组成同白刺群落相似,但它还常作为共建种分别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冬青(Ammopiptnthus mongolicus)等构成荒漠群落,并包含球果白刺(Nitrariasphaerocarpa)、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等超旱生植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