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18公分垂柳,垂柳,吉林垂柳,4公分垂柳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园林用途 |
湿地绿化 |
落叶与否 |
落叶性 |
生长环境 |
露地 |
树龄 |
7年 |
树形 |
垂枝形 |
树型 |
垂枝形 |
主要观赏部位 |
观叶 |
对于发病较重的植株要及时拔除,使其与无病株隔离,防止其蔓延,代除的病株要及时烧毁,有效控制病菌的传播。生物特点皂角刺树为豆科詹物,它属于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20米,树冠可达15米,棘刺细弱,红褐色,常分枝,双数羽状复叶,晓叶4对-7对,晓叶片为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外形卵形,长3厘米-8厘米,宽1厘米-3.5厘米,先端钝,有时凸,基部斜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杂性,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花部均有细柔毛,花莸斡形,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淡黄白色,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8,4长4短,子房条形,扁平,荚角直而扁平,有光泽,黑紫色,被白色粉,长12厘米-30厘米,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0毫米,红袍色有光泽。棘刺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厘米-15厘米,基部粗约8毫米-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普通长1.5厘米-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晓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猾溜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木质部黄白色,中央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
垂柳柳毒蛾要如何防治? 作为临水栽植的,垂柳被大量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然而近年来,垂柳的主要害虫之一,柳毒娥的危害日益猖獗。柳毒蛾,又名杨雪毒蛾、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危害杨、柳科的树木。危害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光,且有大量排粪,严重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卫生。发生规律:柳毒娥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全体白色,有丝绢光泽,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左右,背部灰黑色混有黄色,体各节具有瘤状突起,上簇生黄白色长毛,柳毒蛾一年发生2至3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裂缝处作薄茧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危害,6月份为第1代幼虫盛发期,9月为第2代幼虫盛发期。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输入性传播。2.利用幼虫夜间危害,白天下树潜伏的特性。于幼虫下树隐藏时进行潜所诱杀。可在树干上松松地围捆报纸,或紧贴基部放些物体,引诱下地害虫钻入,白天清理杀死。3.利用灯光诱杀成虫,从而减少成虫产卵数量,减少虫口密度。4.在树干上喷涂30厘米宽的20倍的80%药环,或在树干基部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药环,毒杀上、下树的幼虫。5.危害严重时,可喷1000至1200倍的80%液或1200至1500倍的50%辛硫磷乳油。
分布范围 垂柳产自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栽培,在亚洲、欧洲、美洲各国均有引种。 园林价值 垂柳枝条细长,生长迅速,自古以来深受中国热爱。宜配植在水边,如桥头、池畔、河流,湖泊等水系沿岸处。与桃花间植可形成桃红柳绿之景,是江南园林春景的特色配植方式之一。也可作庭荫树、行道树、公路树。亦适用于工厂绿化,还是固堤护岸的重要树种。
形态特征 垂柳,乔木,高达12-18米,树冠开展而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淡褐黄色、淡褐色或带紫色,无毛。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微有毛,上面绿色,下面色较淡,锯齿缘;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蒴果长3-4毫米,带绿黄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垂柳树形优美,放叶、开花早,早春满树嫩绿,是北温带公园主要树种之一,因美丽而下垂的枝条而得名,是美好的象征。在我国古代素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的寓意,在古代也有折柳送别保平安的习惯。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
垂柳:别名垂杨柳,为杨柳目、杨柳科、柳属、杨柳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中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欧洲、美洲各国均有引种。可用于行道树,河岸防护林带。耐水湿,也能生于干旱处。主要用于庭园、湖边、水岸景点绿化。也可植于道旁做行道树种。可根据需要可培养全冠或偏冠形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