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安微一年生杜英,杜英多少钱,胆八树,上海杜英,江西80CM高杜英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生长习性
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如适生干酸性之黄壤和红黄壤山区,若在平原栽植,排水良好。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偏快。对 二氧化硫抗佳强。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及云南。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杂木林里。越南、老挝、泰国有分布。
园艺技术
杜英
本种枝叶茂密,树冠圆整,霜后部分叶变红色,红绿相间,颇为美丽。宜于草坪、坡地、林缘、庭前、路囗丛植,也可栽作其它花木的背景树,或列植成绿墙起隐蔽遮挡及隔声作用。因对二氧化硫抗性强,可选作工矿区绿化和防护林带树种。经济用途:木材暗棕红色,坚实细致,可供建筑、家具及细木工等用材。树皮纤维可造纸,树皮可提取拷胶,根皮供药用,有散瘀消肿之功效。
播种或扦插繁殖。秋季果成熟时采收,堆放待果肉软化后,搓揉沟洗得净种子,捞出阴干后随即播种,或湿沙层积至翌年春播。条播行距约20cm,覆土厚约2cm,再盖草保湿。当年苗高可达50cm以上,在杭州等地冬季需搭棚或覆草防寒。第二年春季分栽一次,扩大株行距培养。移栽时间在秋初或晚春进行为好,小苗带宿土,大苗带土球,移栽结合整形适当疏去部分枝叶。
杜英又名山杜英。杜英为常绿速生树种, 材质好,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是庭院观赏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现将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⒈圃地的选择和整地:
杜英为深根性耐阴树种, 应选择日照时间短、排灌方便、疏松肥活湿润的土壤作为圃地。秋末冬初对圃地进行深翻。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公斤,饼肥100公斤/亩,施粉状硫酸亚铁1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细致整地, 苗床高20厘米-25厘米,宽1.2米。
⒉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为2月-5月。采用 条播,条距25厘米,沟宽10-12厘米,深3厘米,播种量每亩8-10公斤。播时撒适量钙镁磷,有利发根。覆土宜薄,盖种子以焦 泥灰为好,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上面可以盖一层薄薄的干草,以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期30天-40天左右。当70%的 幼苗出土后,傍晚揭除覆盖物,第二天傍晚,用 敌克松0.1%溶液喷洒 苗床,预防病害发生。
杜英明显的特征是叶片在掉落前,高挂树梢的红叶,随风徐徐飘摇,像小鱼群钻动般的动感,是观叶赏树时值得驻足停留欣赏的植物。
杜英科杜英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材质好,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是庭院观赏和四旁绿化的优良品种。
它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性稍差。稍耐阴,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酸性土壤。适生于酸性之黄壤和红黄壤山区,若在平原栽植,排水良好,生长速度中等偏快。对二氧化硫抗性强。
杜英以播种繁殖为主,它的花期在6-8月,果期10-11月,核果圆锥形暗紫色。一般采种后即播种,也可将种子用湿沙层积至次年春播。幼苗期可于夏季追施薄肥几次,第二年春季将幼苗分栽。小苗移栽时要带宿土,大苗移植时需带土球,并适当疏剪部分枝叶,定植后成活率。
扦插、夏初,从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嫩枝剪取插穗,穗条长10-12厘米,并将下部叶子剪除,上部保留2-3个叶片,每张叶片剪去一半,用浓度为100毫克/千克的NAA,或浓度为50毫克/千克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基部2-4小时。用蛭石或河沙做基质,插后浇足水分,用塑料薄膜拱棚封闭保湿,遮荫降温。一般不需再喷水管理,每隔一周喷0.1%高锰酸钾液,防止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全光自动喷雾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装置育苗,扦插后20天左右开始生根,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病虫害少。
形态特征:
尖叶杜英是杜英科,杜英属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灰色;小枝粗壮,有多数圆形的叶柄遗留瘢痕,干后皱缩多直条纹;叶聚生于枝顶,革质,倒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偶有短小尖头;中部以下渐变狭窄,上面深绿色而发亮,干后淡绿色,下面初时有短柔毛;总状花序生于枝顶叶腋内,有花,花序轴被褐色柔毛;花芽披针形,萼片狭窄披针形,外面被褐色柔毛;花瓣倒披针形,内外两面被银灰色长毛,子房被毛,核果椭圆形;8-9月开花,果实在冬季成熟。
生长习性:
尖叶杜英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广东和海南,中南半岛及马来西亚也有分布;见于低海拔的山谷。它树冠圆整,红绿相间,抗风性强,在园林、路口、林缘等种植,它是一种暖地树种,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快,喜欢酸性的土壤,不过要求土质的排水性要好,不然容易出现烂根、不易成活;在栽培时可以采取先育种育苗,然后再移植的方式进行栽培。
杜英树,杜英科杜英属常绿阔叶树木。它是常绿速生树种,材质好,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其树冠卵球形,树皮深褐色,平滑不裂,小枝红褐色,叶薄革质,总状花序。该种树木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材质量好,适应能力强,繁殖简单,病虫害少,抗火性能强的特点。其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多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杂木林中。它原产长江中下游以南至华南地区,越南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