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夏堇,鸢尾,欧石竹,彩叶草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产地 |
山东 |
园林用途 |
地被 |
品种 |
波斯菊 |
品种纯度 |
98 |
繁殖方式 |
扦插苗 |
应用场景 |
绿化工程 |
花色色系 |
多色系 |
类别 |
观花类 |
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花卉分会副理事长、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淑娟在报告中,从种质资源、开花及生殖生物学特征、育种技术、育种成果等方面总结论述了中国睡莲属育种的研究进展。她说,在短短20余年间,中国睡莲育种完成了从无到有,先平稳发展,再突飞猛进的进程。“近年来,中国睡莲育种者队伍不断壮大,且以中青年为主,我国自育睡莲新品种已占到国际新增新品种的一半以上,大有成为新的世界睡莲育种中心的趋势。中国睡莲育种国际,指日可待!”李淑娟说。
睡莲胎生和弯茎机理,对于睡莲的繁殖和切花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大学林学院副院长王健教授通过对睡莲‘蓝鸟’的胎生叶和非胎生叶、花梗弯曲过程的背腹部分别进行了形态、转录组、激素组的研究,发现胎生长点形态有明显差异,不同基因的正、负调控可能与胎生苗的形成密切相关,而生长素类激素的上调,细胞分裂素以及赤霉素下调,可能诱导胎生表达。对睡莲弯茎部分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发现其维管束附近有大量淀粉粒的沉降,且淀粉粒的移动方向与睡莲弯茎方向一致。瓶插过程中,光照及重力响应基因变化显著,诱导睡莲花梗生长素反应信号,促使生长素形成不对称分布,在生长素浓度梯度下,水通道蛋白及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等基因,进一步响应,导致细胞膨压及张力发生变化,促进两侧组织不对称生长,从而导致睡莲茎弯曲生长。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是青秀山风景区从旅游景区向植物园转型的必然举措,是南宁植物园融入全国植物研究大家庭,搭建睡莲等水生植物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工作,也是南宁植物园弘扬黄国振教授的当代科学精神,认真落实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他希望与会者在学术研究、综合应用等方面深入交流,不断探索,为我国水生植物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宿根地被草花热销信息
站内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