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陕西地径2公分乌桕树,成都乌桕树,乌桕树现货,乌桕树商家联系方式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物种起源
我国有关乌桕栽培利用的记载,早见于1400多年前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四川种主产地县志,在18世纪末始有叙述。19世纪中页,省内栽培已较普遍。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渝、万等地国外。但因交通闭塞,产品销售困难,到1949年,全省仅有桕树2000万株,年产桕籽约1万t。1950年后经恢复和发展,至1956年全省全省年产桕籽2.2万t,创历史高水平。此后产量有所下降,80年代又恢复到年产2.1万t水平。
经营特点
四川的乌桕主要分布在海拔100-600m的农业耕作区,其经营方式和油桐相同;在集中产区以桕粮混作和间作为主,纯林经营极少,也有与油桐一起形成桐、桕、粮混作或间作的。分散产区以“四旁”零星种植为主。据巫山县调查,全县有乌桕树135万株,其中,种于耕地上实行桕、粮 间作的有104.6万株,占总株数的77.5%;四旁零星种植的有30.4万株,占22.5%。
这种桕粮混作和间作的桕林,为具有半自然状态的人工林,其特点亦与四川的桐林相似:
(1)无固定株行距,单位机种上种植数量随耕地状况而异。在坡度大,地块小、石块多的旱地上,常植乌桕于地坎边角和石旁隙地,每公顷可达450-800株。间种作物以玉米、红苕豆类为主,一般为一年一熟。
(2)更替频繁,一般为多世代异龄林。
(3)桕、粮分层分段利用空间,林分生产力较高。
(4)乌桕宜丘陵山区发展,并且可以在山地造林,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以在土地比较干旱的石山地区种植。如:铜锤桕:主要优点是树体小,宜适当密植,单株结实性能好,群体产量高。适应性强,较耐旱耐脊,鸡爪桕:优点是适应性强树体较高大,发枝能力强,枝条密度大,幼枝光滑,结果枝比率高。
四川省的乌桕林,其分布区域、经营方式油桐相似。但较油桐更喜温暖和光照,忌秋雨,适生与栽培区较窄而集中,以长江、乌江及金沙江河谷地带为主。在这一主要栽培区内,人烟稠密,垦殖指数较高,采取桕粮间作,粮桕矛盾较油桐少,是自然而合理的经营方式。今后若结合改土,合理调整种植部位,仍将是主要经营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