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乌桕苗 |
面向地区 |
全国 |
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
喜光树种,对光照、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在750毫米以上地区均可栽植。在海拔500米以下当阳的缓坡或石灰岩山地生长良好。
籽实初青,成熟时变黑,外壳自行炸裂剥落,露出葡萄大、白色籽实、罗田、英山的品种主要有“大铜锤”、“葡萄桕”和“鹰爪桕”三类。大铜锤和葡萄桕穗聚、子大,外表蜡质层厚,为嫁接良种。鹰爪桕穗散而壳层薄。
乌桕以根皮、树皮、叶入药。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杀虫,,,通便。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乌桕具有经济和园艺价值,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供制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假种皮为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经济价值。其木也是优良木材。乌桕具有的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
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具2腺体;托叶钝,长约1毫米。
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
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丬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生长习性
生于旷野、塘边或疏林中。
喜光树种,对光照、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在750毫米以上地区均可栽植。在海拔500米以下当阳的缓坡或石灰岩山地生长良好。
能耐间歇或短期水淹,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红壤、紫色土、黄壤、棕壤及冲积土均能生长,中性、微酸性和钙质土都能适应,在含盐量为0.3%以下的盐碱土也能生长良好。
深根性,侧根发达,抗风、抗毒气(氟化氢),生长快,栽后一般3-4年开花结实,嫁接可提前1-2年开花结实,1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可延续至50年。经济寿命在7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