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1米高檫木,檫木价格,贵州檫木,50CM高檫木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檫木(拉丁学名:Sassafras tzumu(Hemsl.) Hemsl),又名檫树(浙江、江西),南树、山檫(浙江),青檫(安徽),桐梓树、梨火哄(福建),梓木、黄楸树(湖北),刷木(广东封川),花楸树(云南镇雄、四川),鹅脚板(云南威信),半风樟(广西)。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达2.5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阴。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根或茎、叶可入药,也用于造船、水车及家具。种子含油主要用于制造油漆;树皮及叶入药,有逐湿,散瘀之效。
地理分布
檫树花
产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
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23到32°,东经102到122°。湖南分布较多的为武陵山、雪峰山脉及湘赣两省交界的武功山、罗霄山山脉的一带。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区,但在主峰高的群山中,海拔高可达1500-1800米左右。
檫木(学名:Sassafras tzumu),为樟科檫木属植物,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包括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四川、云南与浙江等地。本种生长速度快,木质坚韧,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树干端直;椭圆形或卵形叶子互生,全缘或一边分裂,或上部三裂、下部有白粉,羽状脉,基部一对侧脉发达;早春开花,其后再长叶子,花两性,总状花序生于叶腋;蓝黑色椭圆形核果秋季成熟,有白粉,果柄上部肥大成红色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