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白刺,白刺树苗,白刺苗子,白刺树苗子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园林用途 |
防护树 |
冠幅 |
100cm |
落叶与否 |
落叶性 |
生长环境 |
露地 |
树龄 |
1年 |
树形 |
圆球形 |
树型 |
圆柱形 |
主要观赏部位 |
观果 |
白刺树苗是荒漠、半荒漠草地植被的重要建群种之一,白刺苗群落常在沙漠中湖盆外围成环状分布,且同更低处的盐生草甸、盐爪爪群落以及其他盐生植物群落有规则地排成同心圆式的生态系列的格局。据调查,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刺群落可含37种植物,其中禾本科7种,豆科4种,藜科9种,蒺藜科6种,菊科、柽柳科各4种,其他4科各1种。它们中除白刺外,主要有大白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细枝盐爪爪(Kalidium gracile)、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等。大白刺构成的群落,其植物组成同白刺群落相似,但它还常作为共建种分别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等构成荒漠群落,并包含球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等超旱生植物成分。
白刺苗的分布限于荒漠草原及荒漠,生于沙漠边缘、湖盆低地、河流阶地的微盐渍化沙地和堆积风积沙的龟裂土上。白刺苗还进入干草原区。其生存的土壤包括半固定风沙土、草甸型沙土、结皮盐土以及山前的棕钙土等,土壤含盐量0.119—0.228%。小果白刺的适应范围更广,分布面也大,东可达西伯利亚的草原带,且更耐盐碱,可以在全盐量达0.55%的结皮草甸盐土上构成群落林舜华等,
白刺苗属多浆旱生植物,具有很强的耐旱特性,白刺苗与中生植物相比,无论在水分生理指标上,还是在形态结构上,都有显著的差别。例如,白刺有较低的叶水势和蒸腾强度,较高的束缚水和束/自比*(表135—1);有较厚的角质层,较低的面/体比**和气孔面积,较少的气孔数和表皮毛数。白刺对大气干旱和高温虽有很强的耐性,但它仍需地下潜水补给水分,用庞大根系吸取土壤水分,故也有人称它是“潜水旱生”植物。白刺的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可有两种方式:核果成熟并脱落后,借风力滚动传播(或鸟类啄食、携带传播),行种子繁殖;沙埋后生出不定根,形成新枝条,脱离母体,行无性繁殖。它的花小而多,生于小枝先端,雄蕊10—15枚,花粉量大,有利传粉。花粉粒长球形或近橄榄形,大小为48.9×29.6μm。花冠白色,既有调节花内温度,保障花粉发育和受精过程进行,又有利于招引昆虫传粉,它的核果多汁、味甜,对招引鸟类或其他动物传播种子有一定作用。种子表面有一层骨质的内果皮保护,形成坚硬的果核,对适应严酷的荒漠环境有一定意义。同时,它也耐贮藏,待条件适宜时再萌发。白刺不同植株结实率差异甚大,有的植株几乎不结果实,而产量高的植株,可结果达5kg,其中有种子1kg,种子千粒重28.6—125.5g。
白刺为具肉质叶的灌木,枝叶十分茂密,可拦阻并积聚风沙和枯枝叶。喜沙埋,埋后枝节生出不定根,逐渐形成丘状沙堆。堆大小不一,一般以局1—1.5m左右者为多,高者可达2—3m乃至5m左右。枝条高度一般仅20—50cm。
白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萌发,5月份始花。此时枝、叶还在继续生长,7月中核果成熟时,当年营养枝迅速增长,叶也渐增,雨季来临时,由不定根处再发生新枝条,到8月底生长稳定,核果脱落,生物量也高。9一10月逐渐枯萎,开始落叶,生物量渐减。
白刺根系非常发达,既有深入土壤的轴根,又有向水平方向发展的细长侧根。据观测,枝条高45cm的白刺,主根就深达13.8m,侧根长6.8m,根幅相当于地上部分冠幅的14倍郭志中,《沙生植物的引种,植物引种驯化集刊》第四集,科学出版社,1985年。。
灌木,高0.5-1.5米,弯,多分枝,枝铺散,少直立。小枝灰白色,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叶近无柄,在嫩枝上4-6片簇生,倒披针形,长6-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渐窄成楔形,无毛或幼时被柔毛。聚伞花序长1-3厘米,被疏柔毛;萼片5,绿色,花瓣黄绿色或近白色,矩圆形,长2-3毫米。果椭圆形或近球形,两端钝圆,长6-8毫米,熟时暗红色,果汁暗蓝色,带紫色,味甜而微咸;果核卵形,先端尖,长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种分布范围很广,生态条件悬殊,植物形态变幅也大。如内蒙古新巴尔虎旗达赉湖附近的标本叶形较小,长6-10毫米,宽2-4毫米;果长约6毫米。蒙古南部标本叶形较大,长15-21毫米,宽3-5毫米,果长7-8毫米。这种形态差别可能与生境不同有关。前人根据形态的变化;毛的有无、果形、颜色、叶的宽窄等定有不同的种下等级var. argentea Kom.,var. globocarpa kitag.、f. angustifolia Petrov和f. brunnescens Petrov等。但这些形态极不稳定,且有过渡类型。甚至在同一株内混杂各种类型。这些种下等级勿须再分。
白刺为蒺藜科、属落叶性小灌木,多分枝,平卧,其枝条灰白色,先端针刺状,老枝单叶互生,密生在嫩枝上,4~5簇生;叶线形,长1~2厘米,先端钝,基部斜楔形,全缘,表面灰绿色,背面淡绿色,肉质,被细绢毛,无叶柄;花序顶生,蝎尾状聚伞花序,萼绿色,萼片三角形,花瓣黄白色;果实近球形,径5mm左右,果实成熟时初为红色,后为褐色,酸、涩,有甜味,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