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白刺,白刺树苗,白刺苗子,白刺树苗子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园林用途 |
防护树 |
冠幅 |
100cm |
落叶与否 |
落叶性 |
生长环境 |
露地 |
树龄 |
1年 |
树形 |
圆球形 |
树型 |
圆柱形 |
主要观赏部位 |
观果 |
白刺树苗是荒漠、半荒漠草地植被的重要建群种之一,白刺苗群落常在沙漠中湖盆外围成环状分布,且同更低处的盐生草甸、盐爪爪群落以及其他盐生植物群落有规则地排成同心圆式的生态系列的格局。据调查,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刺群落可含37种植物,其中禾本科7种,豆科4种,藜科9种,蒺藜科6种,菊科、柽柳科各4种,其他4科各1种。它们中除白刺外,主要有大白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细枝盐爪爪(Kalidium gracile)、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等。大白刺构成的群落,其植物组成同白刺群落相似,但它还常作为共建种分别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等构成荒漠群落,并包含球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等超旱生植物成分。
白刺既是沙生植物又是盐生植物。比银杏早一万年,被称为神奇的不死植物。树枝不到两米,根茎却深达五十米,常于中药“锁阳”、“肉苁蓉”共生,生长处周边不积雪。白刺耐干旱抗风沙和耐盐碱,对沙源的绿化,流动沙丘的固定,以及铁路,公路,草原,农田,村镇的保护,起到了其它灌木无法取代的作用。其生态价值。
白刺为蒺藜科、属落叶性小灌木,多分枝,平卧,其枝条灰白色,先端针刺状,老枝单叶互生,密生在嫩枝上,4~5簇生;叶线形,长1~2厘米,先端钝,基部斜楔形,全缘,表面灰绿色,背面淡绿色,肉质,被细绢毛,无叶柄;花序顶生,蝎尾状聚伞花序,萼绿色,萼片三角形,花瓣黄白色;果实近球形,径5mm左右,果实成熟时初为红色,后为褐色,酸、涩,有甜味,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
白刺苗,中国古名为东廧、沙蓬米,俗名沙樱桃。白刺苗果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并且用药历史悠久。我国古书中对白刺药用价值多有记载,记载事实与现代药物记载和民间流传的经验大致相同。白刺果性温、味甘、微酸,白刺果实现代入药记载于《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是一种传统的药材,多用于民间。在《中药大辞典》中称为卡密,以果熟时采收,晒干入药。具有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的功能,主治身体瘦弱、气血两亏、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感冒、神经衰弱、气血两亏、月经不调、虚寒腰痛等症,还具有降压、催乳等功能。白刺叶则作为民间药用于神经痛和心律不齐等症。
现代药物化学研究证明,白刺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黄酮及其衍生物能维持血管正常的渗透压,有防止血管脆化的作用,具有显著降低高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次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炎症均有良好的效果。
白刺是干旱荒漠区重要的建群植物,是优良的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及饲用植物,是药食两用的水果,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
白刺的叶、果、枝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不仅是畜牧业的可贵饲料,而且是十分理想的医疗保健和食品饮料工业的宝贵原料。且白刺本身又具的抗逆性,故保护白刺资源,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白刺苗为具肉质叶的灌木,枝叶十分茂密,可拦阻并积聚风沙和枯枝叶。白刺苗喜沙埋,埋后枝节生出不定根,逐渐形成丘状沙堆。堆大小不一,一般以高0.5~2米左右者为多,枝条高度一般仅20~50厘米。白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萌发,5月份始花。此时枝、叶还在继续生长,7月旬核果成熟时,当年营养枝迅速增长,叶也渐增,雨季来临时,由不定根处再发生新枝条,到8月底生长稳定,核果脱落,生物量也高。9~10月逐渐枯萎,开始落叶,生物量渐减。
白刺苗为落叶小灌木,株高0.5-2.0m,在重盐碱地上甚至呈匍匐状态生长。它枝条灰白色,先端针刺状,老枝单叶互生,嫩枝上的叶4-6枚簇生,叶线形,倒披针形或匙形,全缘;花5片,白色或淡黄色;浆果状核果,成熟时果实为暗兰色,外皮皮薄、中果皮肉质多浆,内果皮坚硬核状,果枝上有稀疏且浅的孔穴。
近期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