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庭院假山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先秦两汉的建筑风格亦比较侧重于阳刚壮美的表现,其形象追求的是“宽大崇高”,其细部追求的是“错采镂金”,就是与正规建筑互补,理应表现出阴柔秀美的园林,也追求景多景全,园中高台林立,奇卉珍禽毕呈。正像前汉大赋中所描写的那样,此时的苑圃花园气派宏大,包罗万象,尽量显示豪华富有,而没有后世园林的诗情画意和韵味含蓄,因此,从阴阳合德刚柔相济的审美观念来看,此时的建筑艺术是稚气的,过分显露的,是对外在世界一种较为粗拙的、物质的把握。历史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动乱的社会政治使大批士人自觉地与现实社会保持着距离,谈玄之风兴起,并尊《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流风所及,也给两汉以来较为正统沉闷的艺术理论注入了新的生气,反映在建筑上,朴素,雅洁,宁静自然的村居园林发展很快,作为对广殿高楼的补充,它们妥帖地表现了秀丽、自然的阴柔之美。
中国建筑适应顺从自然,还表现在对房屋基地和方位选择的高度重视,这便是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说。对此,李约瑟博士曾指出:“再没有其他地方表现的象中国人那样热心于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
在中国古建筑中,尽管也存在着某一中心的单体建筑,但丛整体建筑来看,他并不占压倒一切的优势。就好比是故宫的太和殿,如果将他单置放在郊外的山水之中,他就并不显得很大,其艺术感染力与凡尔赛宫是不能相比的。但是,由于在他的前面建造了五座门楼以及有众多的庭院空间做铺垫,因此他的艺术魄力和气势得以大大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