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乌桕苗规格,株洲乌桕苗,乌桕苗规格,乌桕苗服务周到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园林用途 |
风景树 |
冠幅 |
100cm |
落叶与否 |
落叶性 |
生长环境 |
露地 |
树龄 |
1年 |
树形 |
宝塔形 |
树型 |
垂枝形 |
主要观赏部位 |
观花 |
乌桕的繁殖以播种为主,优良品种用嫁接法繁殖。因其种子外被蜡质,播种前要进行去蜡处理,否则影响种子吸水、发芽。用草木灰温水浸种或用食用碱揉搓种子,再用温水清洗,可去除蜡质。春播宜在2至3月进行,条播,条距25厘米,每亩播种7公斤左右,播种后25至30天可发芽。幼苗高12至15厘米时须间苗,保留苗木株距8厘米左右,每亩留苗8000至10000株。
乌桕蒴果为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内具有3种子,种子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下描述为白色种子),秋冬季节当果皮裂开,白色种子依偎在黑色果皮内挂满枝头,经久不凋,看去好似梅花盛开,呈现出另外一种美丽,“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海小着花”的诗句就是描写的乌桕果实。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也描述了类似风景,“余冬月山行,见桕子离离,误认梅蕊;将欲赋诗,偶读江岷山太守诗云:‘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
乌桕的果实大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成熟。成熟的特征:果壳脱落,露出洁白的种子。果壳脱落即为采收期。采收时应将果穗连同结果枝上部一起剪下,仅留果枝基部一段作为明年的结果母枝,既可每个结果母枝来年能发出一定数量的结果枝,又不会使结果枝生长过旺或过弱,使每个结果枝都能正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