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枸橘苗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枳性温,味苦,辛,。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除痰镇咳。中医用以治肝、胃气、疝气等多种痛症,枳壳制剂的静脉注射对感染性中毒、过敏性及药物中毒引致的休克都有一定疗效。
枳的名称,早见于《周礼》(战国后期约公元世纪)“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也见于《山海经》(战国后期作品,可能比《周礼》稍后)的北山经“北狱之山,多枳棘刚木。”《周礼》与《山海经》所称的枳,按其地理分布来说就是中国植物志所理解的枳。直至公元九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书册所载的枳,大抵都指同一植物从苏颂《图经本草》(公元1061年)以至明、清两代各家本草所称的枳(包括枳实和枳壳),有时还指的是柑橘属某些种类,例如香橙,甚至是酸橙,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159年)与《四部丛刊》影印金泰和甲子版两书中的汝州枳壳图都已公认为本志所理解的枳,至于绍兴校定本与甲子版的成州枳实图二者有些差别,但二者的果都是无毛的。有中国柑橘园艺学者的调查发现了成熟果变为无毛的枳的一个类型,因而就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果无毛的就不是本志所理解的枳。据此,绍兴校定本的成州枳实图以其植株较矮小,枝曲折,刺粗而长,3小叶等特征不可能是柑橘属植物,更不可能是香橙。至于甲子版的那幅图,除了它的叶不大象指状3出叶之外,也不能排除它不是枳。(当然是属于柑橘属植物的可能性较大)。有调查还发现了枳的常绿类型,以及具单小叶及2小叶的自然杂交枳类,使我们对于枳的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了解。以前认为“冬不落叶”的,或“叶为单叶”(应该是单小叶)的都不会是枳的考证,值得重新考虑。
枳实和枳壳,本是同一植物。初只有枳之名(见公元前约202年的《神农本草经》,稍后始有枳实之名,自《开宝本草》(公元974年)之后又多了枳壳一名,沈括《梦溪笔谈》(公元1093年或稍前)附篇“补笔谈”卷三,‘药效’一节说:“六朝以前医方,枳实,无枳壳,……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主疗各有所宜”,此后,元、明、清各代本草都说枳实用嫩果制成,果皮较厚,内存种子(也有另说是除核的),它的药效是“性酷而速”(寇宗爽《本草衍义》);枳壳是大果或半成熟的果制成,常将种子挖去,故中空而皮薄,它的药效是“性和而缓”。大抵幼果所含的药效成分较多且高,成熟果的生化成分已部分转化。此外,枳的种子含较多量的苦味物质,即富含黄烷酮甙类化合物,这些成分都与药性有关,也就是说,带种子或不带种子的药材,它们的药性应有差别。
树高约4米。芽暗紫红色。3出复叶,也有2小叶或单小叶。先叶开花,花梗甚短,被毛,花径5-7厘米;花萼外面被毛;花瓣5片,很少6片,外面紫红色;有部分花的雄蕊退化果近圆球形,径约6厘米,幼果有细毛,成熟果的毛几全脱落,果皮难剥离,果肉味酸;种子约20粒,通常单胚,少数为多胚。花期4-5月,果期约10月。
通常为落叶性,但产湖南永顺县有冬季不落叶的植株。它的花瓣背面及花丝均紫红色。果的蒂部略隆起,果皮粗糙而厚,果肉味特酸,余味带苦;种子形状不规则,阔卵形或阔椭圆形,长1.5-1.8厘米,合点大。
施肥方式:施肥很重要,好每年4个季节各施1次,春秋2季重施保果肥和保树肥。保果肥在开花前进行,所施肥料以发酵过的人畜粪尿、塘泥、堆肥、草木灰、过磷酸钙及硫铵为主。采用环状沟施肥法和水平沟施肥法。冬季应施越冬肥,施后在树的周围堆积15-18厘米腐熟草皮,再铺上塘泥土,以确保枳实安全越冬。隔一定时候进行中耕除草。整形修剪:整枝修剪要使侧枝分布均匀,内空外圆,有利通风透光。
枳(学名: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是芸香科,枳属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冠伞形或圆头形,别称枸橘。枝绿色,叶柄有狭长的翼叶,通常指状3出叶,小叶等长或中间的一片较大,对称或两侧不对称,嫩叶中脉上有细毛,花单朵或成对腋生,花有大、小二型,花瓣白色,匙形,花丝不等长。果近圆球形或梨形,大小差异较大,果顶微凹,有环圈,果皮暗黄色,粗糙,果心充实,果肉含粘腋,微有香橼气味,甚酸且苦,带涩味,有种子;阔卵形,有粘液,5-6月开花,10-11月结果。枳性温,味苦,辛,。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除痰镇咳。中医用以治肝、胃气、疝气等多种痛症,枳壳制剂的静脉注射对感染性中毒、过敏性及药物中毒引致的休克都有一定疗效。
枳实和枳壳,本是同一植物。初只有枳之名(见公元前约202年的《神农本草经》,稍后始有枳实之名,自《开宝本草》(公元974年)之后又多了枳壳一名,沈括《梦溪笔谈》(公元1093年或稍前)附篇“补笔谈”卷三,‘药效’一节说:“六朝以前医方,枳实,无枳壳,……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主疗各有所宜”,此后,元、明、清各代本草都说枳实用嫩果制成,果皮较厚,内存种子(也有另说是除核的),它的药效是“性酷而速”(寇宗爽《本草衍义》);枳壳是大果或半成熟的果制成,常将种子挖去,故中空而皮薄,它的药效是“性和而缓”。大抵幼果所含的药效成分较多且高,成熟果的生化成分已部分转化。此外,枳的种子含较多量的苦味物质,即富含黄烷酮甙类化合物,这些成分都与药性有关,也就是说,带种子或不带种子的药材,它们的药性应有差别。《中药志》将枳壳区分为酸橙枳壳(亦称川枳壳或江枳壳);香圆枳壳(也称苏枳壳);绿衣枳壳(正枳壳)。这种分类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最近来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