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大型石雕佛像,石雕佛像价格,天津石雕佛像,景区石雕佛像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宝相庄严的石雕观音像,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我们总能在大大小小的佛寺禅院中看到形态各异的石雕观音像。在这幅员辽阔的天南地北,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人文情怀;这些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在石雕观音的雕刻艺术中,体现得。温暖的南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不仅是许多人心中的旅游胜地,也是展示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如果寺庙本身是观音禅寺,那么观音石雕像一般是安放与观音殿中央,正对着殿门。倘若是供奉其他神佛为主的寺庙道场,那么就要按照更严格的“果位”来进行安放。佛教果位又分为大乘三种和小乘四种,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这个步骤也叫“定位”,即使确定石雕观音像的摆放位置,也是重中之重。
石雕佛像的雕刻艺术与生活习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民间的相书中有提到“双耳垂肩,大福之相”,由此可见,大耳垂是财富和富贵的象征,是一种吉祥富贵的面相。寺庙中供奉的石雕如来佛就是一位两耳过肩的神佛,象征福缘深厚,福泽万民。实际上,在古书中对神佛像双耳垂肩的相貌也有具体的记载,例如《大智度论》中说到,佛具三十二相,同时,佛相又具有八十种随形好;其中第四十三好便是“耳轮阔大,成轮陲形。”
石佛像的雕刻艺术分别从生活中,和古文献的记载中汲取到灵感,巧妙地运用“双耳垂肩”的富贵相貌,塑造出温润圆满的石雕佛像。人们通过对“双耳垂肩”的字面理解,和文献记载,可以更好地学习佛学常识,知道了石雕佛像的样貌特征,都是来自于佛像的各种“相好”。通过石雕佛像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为我们呈现出了佛陀菩萨的庄严殊胜。
对于观音石雕佛像的开脸艺术而言,雕刻工匠们不仅需要熟练的雕刻技术,还需要掌握高超的美学设计功底。对观音菩萨的神韵要有准确的把握,在面部五官的分布和形态的刻画上要以慈祥庄重为核心。石雕观音菩萨的眼睛一般是半闭着的,这样才有俯视众生的感觉;观音菩萨的嘴巴也很难雕琢,既要让人感到和蔼清秀,又要让人觉得有敬畏感。因此,石雕观音菩萨的嘴型轮廓大多都是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似笑非笑的亲和感。
俗话说石雕工艺品“三分料,七分工”说的就是料子固然重要,但是雕刻的细腻程度比料子更重要。在日常的人物脸部雕刻技艺中就十分讲究“三庭五眼”的标准。“三庭”是指将人的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庭。从发际线到眉毛的距离为一等分,从眉毛到鼻尖的距离为第二等分;从鼻尖到下巴尖的距离为第三等分。“五眼”则是指脸宽,即从从左耳到右耳之间的距离共有五只眼睛的长度。两只眼睛本身为两个单位,两眼之间为一个单位,两眼外侧到耳朵各为一个眼长。 由此可见,观音石雕佛像的开脸艺术有着诸多的讲究和细节,但是总是围绕着“慈祥”的脸部标准,将观音石雕塑造成慈祥、优美、宁静、庄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