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别名 |
安山岩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安山岩是造山带内分布广的一种火山岩,因大量发育于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而得名。多呈岩被、岩流、岩钟侵出相产出。受热液作用,常产生青磐岩化。与其有关的矿产有铜、铅、锌、金(银)等。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向大陆内部,安山岩的碱度一般变大,钾质增高。安山岩类在造山隆起区,随构造活动的加强,多向流纹岩方向演化;而在凹陷区,随构造活动的减弱,常向粗面岩,甚至响岩方向演化。
辉石安山岩。英安岩含有原生石英,石英可能呈小的圆包或晶体,或只是作为基质中填充间隙的微小颗粒。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安山岩比较富含长石,通常是呈浅的粉红色、黄色或灰色。辉石安山岩是常见的安山岩类型,出现的数量可与玄武岩相比,颜色较深、密度较大、多为基性岩。
洋底安山岩亦称“冰岛岩”。洋底岩石的一种。指钠质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的一种中性火山岩。缺少紫苏辉石和角闪石。见于某些无震海岭,但数量甚少。它与岛弧或陆缘的安山岩相比,含钾量(约1%)较低,氧化钠/氧化钾比值和含铁量甚高。这些特征表明,洋底安山岩与拉斑玄武岩有成因上的联系。
粗面安山岩是成分与二长岩相当的、介于粗面岩和安山岩之间的喷出岩。粗面安山岩呈白、灰、浅黄或红色,常为斑状及粗面结构,气孔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斜长石(中长石、更长石)和暗色矿物组成。在一般情况下,斜长石斑晶有钾长石镶边,形成正边结构,或者碱性长石充填斜长石微晶的间隙。基质具有交织结构和玻基交织结构,基质矿物主要为斜长石及碱性长石,常含数量不等的玻璃质。
从板块构造观点认为,安山岩浆起源于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时﹐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受高温﹑高压影响﹐转变为角闪岩﹑石英榴辉岩﹐再经部分熔融可形成安山岩浆﹔此岩浆上升进入地幔楔形区后可与地幔岩反应成辉石岩﹐再经部分熔融﹐能形成安山岩浆﹔大洋沉积物中水及水化的大洋壳中水﹐在俯冲到一定深度时脱出﹐上升至上覆的地幔楔形区﹐使地幔富水﹐富水地幔部分熔融也能形成安山岩。实验资料证明﹐在压力3×109帕时﹐安山岩的熔点低﹔而且1~1.5×109帕时﹐富水橄榄岩部分熔融即可产生安山质熔体。第三种安山岩成因观点被多数人接受。
安山岩形成原因:分异说﹐认为安山岩是玄武岩浆分异产物﹐其主要根据是﹐安山岩常与玄武岩共生﹐而且两者的87Sr/86Sr初始值相似。同化说﹐认为安山岩是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大陆壳的结果﹐其主要根据是﹐安山岩成分介于玄武岩与花岗岩之间﹐而且安山岩主要分布于大陆壳区。
最近来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