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石雕佛像联系方式,重庆石雕佛像,大型石雕佛像,石雕佛像联系方式 |
面向地区 |
全国 |
观音石雕佛像坐像则大部分供奉在寺庙主殿内,比如圆通宝殿或者观音殿等等。石雕观音坐像相对更加适合供奉在室内,石雕观音坐像较常见的制作高度通常在1米至2米左右,这样的高度与人的视角相对平行,可以营造出一种十分亲切的氛围。当信众来到大殿内观音菩萨像跟前,双手合十地朝拜时,就能清楚地看到眼前的这尊坐姿石雕观音像。因此,石雕观音坐像更适合供奉在室内大殿中,以便于信众倾诉和祈福之用。许多信众请进家中供奉的石雕观音佛像,也是以坐姿的为主。
宝相庄严的石雕观音像,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我们总能在大大小小的佛寺禅院中看到形态各异的石雕观音像。在这幅员辽阔的天南地北,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人文情怀;这些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在石雕观音的雕刻艺术中,体现得。温暖的南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不仅是许多人心中的旅游胜地,也是展示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石雕佛像的雕刻艺术与生活习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民间的相书中有提到“双耳垂肩,大福之相”,由此可见,大耳垂是财富和富贵的象征,是一种吉祥富贵的面相。寺庙中供奉的石雕如来佛就是一位两耳过肩的神佛,象征福缘深厚,福泽万民。实际上,在古书中对神佛像双耳垂肩的相貌也有具体的记载,例如《大智度论》中说到,佛具三十二相,同时,佛相又具有八十种随形好;其中第四十三好便是“耳轮阔大,成轮陲形。”
对于观音石雕佛像的开脸艺术而言,雕刻工匠们不仅需要熟练的雕刻技术,还需要掌握高超的美学设计功底。对观音菩萨的神韵要有准确的把握,在面部五官的分布和形态的刻画上要以慈祥庄重为核心。石雕观音菩萨的眼睛一般是半闭着的,这样才有俯视众生的感觉;观音菩萨的嘴巴也很难雕琢,既要让人感到和蔼清秀,又要让人觉得有敬畏感。因此,石雕观音菩萨的嘴型轮廓大多都是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似笑非笑的亲和感。
俗话说石雕工艺品“三分料,七分工”说的就是料子固然重要,但是雕刻的细腻程度比料子更重要。在日常的人物脸部雕刻技艺中就十分讲究“三庭五眼”的标准。“三庭”是指将人的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庭。从发际线到眉毛的距离为一等分,从眉毛到鼻尖的距离为第二等分;从鼻尖到下巴尖的距离为第三等分。“五眼”则是指脸宽,即从从左耳到右耳之间的距离共有五只眼睛的长度。两只眼睛本身为两个单位,两眼之间为一个单位,两眼外侧到耳朵各为一个眼长。 由此可见,观音石雕佛像的开脸艺术有着诸多的讲究和细节,但是总是围绕着“慈祥”的脸部标准,将观音石雕塑造成慈祥、优美、宁静、庄重的模样。
众所周知,供奉在寺庙中的石雕弥勒佛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胖和尚的形象,其身材矮胖,肚子奇大,头顶光滑,双耳下垂;面部神态和蔼慈祥,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让人觉得十分亲切。石雕弥勒佛一副笑哈哈的乐观形象,不仅代表了大的智慧与和善,也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石雕弥勒佛头顶上之所以没有肉鬓,与民间传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