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说新语 》中也有记载 :罗定之罗镜,西宁之怀乡,产小马,高仅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 。一曰果骝,多海石榴色。骏者有双脊骨,能负重凌高涉险,轻疾若飞。对于矮马,宋明清甚至民国都有记载,基本反映了矮马在当时作用 、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
20世纪 80年代 ,王铁权等发现西南马中仍然存在着体高在 106 cm 以下的小型地方品种资源 , 俗称 “中国矮马”,古称“果下马”。中国矮马起源一直有两种观点 :一是立起源说 ;二是与西南马共源说。前者认为中国矮马来源于三趾马或古代一种矮小的野马,如云南野马。作为第 4纪早期的代表动物, 云南野马化石属于早更新世时 , 分布广 , 出土量大 ;至晚更新世时 , 云南野马逐渐衰落灭绝。 后者认为起源于北方,随古羌人南迁而来。通过矮马与普通马体质外貌、体尺结构比较认为, 矮马的体尺变化是普通西南马的 “缩小”。受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近交繁殖的影响,逐代积累 , 遗传分化成为现代矮马的特征 。 同时 , 以成年体高106 cm以下作为矮马的标准是人为确定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 , 中国矮马则正是处在西南马下限那些低矮的马 。
养殖中国矮马,不仅可以使养殖户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是长期闭锁繁育,使其保持了较为纯净的原始基因库,科研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质量,矮马养殖的规模和市场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矮马养殖带动了当地养殖户的收入,矮马养殖业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
匹日粮的营养配方。
原料配方的原则,不运动的马匹,的草料就可维持马的正常状态,轻度运动马匹,百分之八十粗料,百分之十五精料,中度运动马匹,百分之七十粗料,百分之三十精料,重度运动马匹,百分之五十粗料,百分之四十五精料。
成年矮马体高104厘米以下,成年马体型矮、短、粗、壮、结构匀称,整体紧凑结实。头平直,额宽适中,眼小而突,耳竖立,鼻翼驰张灵活,颈与头结构匀称、粗厚。胸宽深发达,腹圆大,向两侧凸出,稍下垂,后腹上收。背腰平直,前与髻甲、后与尻结合良好 。
德保矮马,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性动物。德保县位于云贵高原的延续部分,草地面积6.74万平方公里,适宜养殖牲畜。德保矮马系挽、驮、乘兼用型。成年矮马体高104厘米以下,成年马体型矮、短、粗、壮、结构匀称,整体紧凑结实。
繁殖性能
贵州矮马初配年龄2~3岁。发情季节一般在2~9月,发情周期平均22 d,发情期持续5~8 d, 妊娠期318~345 d,母马受胎率约70%~80%,三年两胎或两年一胎,每胎1驹,终身产驹10匹 左右。
一提到马,大伙心里的意义反应肯定是电视电影中英姿飒爽的汗血宝马,奔跑起来的模样简直帅气到家,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相当奇妙的,在各个马种中,有一个种族却并不是这样的高头大马,它们短小精悍,各个都是卖萌界的扛把子,就靠着自己的颜值成为了深受各个家庭喜爱的宠物,它就是“矮马”。
不过矮马虽然矮小,但是智商可是相当在线的,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早就着手培育导盲马,有些盲人已经开始用矮马来导盲,效果和导盲犬不分上下。而且矮马的寿命相较于狗要多出三倍不止,一只狗的寿命多不超过二十年,而矮马的平均寿命都在四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