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奢侈品在交易过程中,大的风险就在于商品真伪鉴定。“对于消费者来说,真伪难辨是大的风险所在,极有可能花了不少钱却买到赝品;即便是发现上当受骗之后索赔,也常常会因为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证明而不了了之。”面对二手奢侈品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纠纷,消费者该如何维权?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殿学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二手奢侈品交易过程产生的纠纷分为两类。一种是二手店明知是假货,却打着奢侈品的旗号,以二手名义造假、售假。这种属于刑事案件,消费者可以直接向警方报案。另一种是所售包包确为二手货,这种因为二手包真伪产生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消费者可以向消协投诉。奢侈品运动鞋作为一个新兴品类,几乎成为透视当下奢侈品行业的一个“棱镜”。继去年2月推出的Archlight运动鞋大火后,Louis Vuitton踏准节奏再次推出5款运动鞋LV Trainer,于小程序“LVTrainer秀款运动鞋店”在国内发售,该系列鞋款售价在8850元人民币至12500元人民币之间,并支持银行转账、支付宝和等多种支付方式。以运动鞋为突破口为新男装系列造势,抢夺中国线上市场和年轻消费者,侧面证明了运动鞋在品牌当前市场策略中的战略地位。此番乘胜追击,也令早前业内有关奢侈品运动鞋泡沫破裂的流行观点再次打上一个问号。与出现在2018春夏女装秀场的Archlight鞋款不同,今年推出的LV Trainer出自Louis Vuitton男装创意总监、潮流品牌Off-White创始人Virgil Abloh之手,也是后者上任后2019春夏男装系列的一部分,目前该系列的成衣和配饰产品也于店铺正式发售。
早在20年前,运动鞋已出现在了T台上,1996年,Prada成为个推出运动鞋的奢侈品牌,2002年Yohji Yamamoto和Jeremy Scott成为adidas的合作伙伴,已被复星国际收购的奢侈品牌Lanvin也于2005年推出了运动鞋。
2014年,在Chanel以女性主义做主题的定制时装秀上,走下大皇宫阶梯的模特脚下的高跟鞋被定制运动鞋取代,创意总监Karl Lagerfeld把运动鞋作为主角搬上舞台,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据悉,Chanel当年推出的64双运动鞋均由定制鞋匠马萨罗提供,每双鞋需要约30个小时的手工来完成,依然靠性来吸引消费者。
时装评论人Suzy Menkes在秀后的一份评论中写道,“Chanel 2014春夏系列中的运动鞋显然让现场观众感到喘不过气,这超出了人们对Chanel的常规印象。” 英国《卫报》则对Chanel这一系列表示肯定,认为给奢侈行业创造了一种新风格,也解放了模特们的双脚,不仅是奢侈品牌在鞋履领域迈出的一小步,更是女性主义方面的一大步。
旧鞋回收再利用并非易事,运动鞋更是如此。Revival是一家专注于运动鞋回收拆解再利用业务的公司,其联合创始人玛丽·理查德(Marie Richard)向环保领域媒体Up to Us介绍,产品越复杂,就越难回收再利用,因为很难用机械办法进行分离,“运动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由多种不同的材料制成,包括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的混合物。”为了实现运动鞋的回收再利用,运动品牌们也在想办法,比如简化材料种类、减少胶水使用、启用一体式成型工艺等。通过产品制作工艺的改良,方便后续的回收分解和再利用,得到的材料可以重新投入到产品制作或者兴建操场等工作中。但不管是改良产品制作工艺,还是做好再利用工作,核心还是品牌要将环保承诺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环保目标,别让环保营销后成了一场公关危机。
街上的鞋店随处可见,但你见过转卖二手鞋的店铺吗?8月16日,记者就打探到一家二手球鞋店,别看是卖二手鞋的,店里的鞋价格少则四五百元,多则上万元,贵的一双竟然高达4万元。这个价位的鞋子,还是二手,你会买吗?约六七十平米的店铺内,满是球鞋,除了墙面鞋柜上的鞋外,地上都摆放着众多二手鞋。记者注意到,这些鞋子大多是阿迪、耐克等品牌的球鞋,基本上都是男鞋,很少见到有女鞋。这些鞋都比较干净且较新,但没有标价,由顾客询价后店员直接报价进行交易。一是要求是,好是有原来的鞋盒,有些鞋的鞋盒都是几十上百元,回收后我们也有的鉴定师鉴定是否是;二是该二手鞋的全新价格至少要在1000元以上;三是鞋子至少要在八成新。如果我要买二手球鞋,要么是出于热爱但是目前拿不出那么多钱去买新的鞋子,要么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拥有某款球鞋,要么是为了体验球鞋在运动过程中所带来的舒适感。但是,我不太喜欢二手球鞋,因为鞋子这种物品比较私密,每个人穿过之后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自己专属的“味道”,有的甚至还有“脚气”,另外还担心买到假的二手球鞋。
囤货还是出手,盈亏往往就悬于一线之间。原本的球鞋,由于品牌方突然增量发售,有可能就会导致价格“跳水”。作为“散户”,斌杰没少吃过亏:一款被称为“白斑马”的阿迪达斯球鞋由于发售,市场价一度飙上5000元,斌杰早期以3000多元的价格买入,本想囤货等着继续涨价赚一笔,不料却传出品牌方重新生产发售的消息,这款鞋的市场价很快跌至2000出头,再也没有涨起来……圈外人的无端哂笑与不解,终是没能打击到鞋市资本的异化与扭曲。从潮流饰品逐渐演变成金融工具,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属于一双球鞋的变异。网传“上个月买几双AJ5冰蓝,这个月就能在北京全款买房”;“95后靠炒鞋一夜暴富”等外人眼里无稽之谈,几经发酵,成为无数狂热者期待亲身着续写的神话。数据下的病态性炒鞋是可怕的。6月A股上证指数涨幅2.7%,而6月潮鞋涨价榜十款鞋涨幅均在25%以上,让股市望尘莫及。8月19日,在成交量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然而神话终究只是神话。颇为讽刺的是,一系列炒作手段并没有催生出多少暴富者,反倒将不少交易平台送上整顿之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事有因必有果,在利益诱因下,结局通常是残忍的。如同曾经频繁整顿的小红书,炒鞋平台正日渐暴露生存危机。
“在国内倒鞋堪比贩毒,圈子里的人一遇到鞋,恨不得化身福尔摩斯,生怕遇到假货。”一位炒鞋爱好者如是说。假货横行,以假乱真一直是炒鞋圈大的痛点。《中国新闻周刊》曾曝光部分假鞋产业链不仅仿制鞋子的技术出神入化,连鞋盒,购买清单与发票都一应俱全,有的交易平台甚至在售卖鞋盒。倾塌趋势向下,市场漏洞越来越大,这促使二手鞋交易平台抓住鞋市的“心脏”,通过严谨的真假鉴定和查验服务提供保障,将球鞋鉴定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然而,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二手鞋交易平台的特殊竞争点逃不开浮动波折,鉴定始终存在未知的变量与风险。一名球鞋鉴定师表示:“很多平台的球鞋鉴定师每天要鉴定几百双球鞋,每双球鞋鉴定时间仅有几分钟,加之国内的造鞋技术精熟,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某种层面上,鉴定师的小失误是平台公信力在承担后果。2018年, RC确认“毒”上出现两双莆田款。随后“毒”发表声明承认商品类目管理存在问题。这场假货风波让其作为头部平台,辛苦搭建的品牌公信力一夜之间惨遭重创。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核心竞争力并不应该局限于这一点,毕竟鉴定有太多不可控因素。鞋迷对假货的讳莫如深确实为二手鞋交易平台崛起创造了佳的时机,但可惜的是,平台自身所重视的,仍旧只是“鉴定”所带来的消费潜力,一味地将鉴定放在位,而不是去致力构建一个健康的平台生态体系。有个鲜明的趋势对比,一方面是被假货消耗的公信力,而另一方面却是售后与服务的风评下滑。9月9日,有卖家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Nice以球鞋瑕疵扣除金,侵害卖家的正常权利,而平台扣除金却不是赔付给买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