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是国家或地区正式发行的货币。 钱币包括主币和辅币,以及货币文化的衍生物。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嬴秦。古代铸造钱币方法比较粗放,原始的钱币与工具钱同形状,后来逐渐脱离,具有自己的特点。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时发行人民币。
收藏禁忌 一忌不懂装懂,长期当外行
了解掌握一定的钱币知识是钱币收藏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隔行如隔山,如果你对钱币常识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就犹如盲人摸象,在收藏过程中就会常交“学费”,上当受骗花冤枉钱。这就需要钱币收藏者不断学习有关钱币知识,提高钱币鉴赏能力,了解和熟悉历代钱币的形制、材质和钱文书体的变化,并知晓古今钱币造假制假的种种手法,发现假币的种种破绽。这些经验的获得,一是向书本学,购买有关钱币方面的书籍资料。二是从实践中学,多接触钱币实物,细心揣摩,进行分析比较和把握。三是要向请教。四是经常与藏友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忌受挫后偃旗息鼓
钱币市场充满诱惑和风险。是收藏假币赝品的风险。初涉收藏者买入假币赝品不足为奇,就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钱币造假古今有之,特别是价格昂贵的钱品赝品更是防不胜防。其次是价格风险。如1997年香港回归时,正逢钱币市场炒作,钱币市场诠释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话,从而加大了收藏者的投资冲动,不惜在高位接盘,当时200多元的香港回归普通流通纪念币(两枚面值20元),市场价仅21元。收藏者如不慎买入假币赝品或遭受价格暴跌的打击,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是要加强学习,认真汲取经验教训,总结摸索钱币市场的运作规律,趋利避害,做一名成熟、理性的投资者。
收藏任何物品的理念都是共通的,都是物以稀为贵。流通中的纸钞的实质是工业产品,是国家进行物品等价交换的一种媒介,是不断销毁、生产的产品,要不断进行数量调节的,其印制数量非常,以美元为例,每天要印刷几百万张纸钞。如此大的数量,某种程度说,流通纸钞只有鉴赏功能而没有收藏意义。
旧版人民币回收渠道可以选择有当地收藏品市场、网络交易渠道丰富如:某宝、某鱼、某东和和部分的钱币网站。在回收价值上纸币的品相也决定了是基本的价值,其次是旧钱币的版本距离年代越收藏价值越低,所以纸币的品相和版别也是非常重要的。旧纸币品相低于5成以下,很少会有人收购这种品相旧钱币。目前市场的大部分还是收购6-9成新的一年旧币,特别是八九成新的旧纸币,某些品种价格非常高比如8050、80100、2元车工、枣红一角、背绿一角等品种,旧纸币收购商在每个地区收购价格也不太一样。
古钱币,三千多年的货币史,囊括了我们国家的各个朝代。殷商春秋战国,秦汉新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金夏,南北宋元明清。还要加上一个民国。例数各朝各代,每个朝代都有相对应的货币在流通,可以说货币是接地气的历史。货币见证了各朝各代的更替,满满的都是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