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织物即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医用织物包括感染性织物和脏污织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应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可使用水溶性包装袋。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应有文字或颜色标识,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
非感染性织物要先洗涤后消毒,并且要根据织物的使用对象、污染程度选择清洗和消毒的方法。新生儿、婴儿的织物应该洗涤,手术室的织物应进行单洗涤。其他的布巾、地巾同样推荐进行单洗涤。感染性织物不推荐使用手工洗涤方式,应热洗涤,并采用专机洗涤和消毒的方式。对特殊患者感染的织物,要根据病原体的种类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
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用品与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工作量满足工作需要。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相关部门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好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针对频繁发生的医用织物感染事件,国家出台的708号文件和508号文件均对医用织物洗消作业流程给出了明确规范并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医用织物洗消行业的有效管理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依据。
(1)加强医用织物洗涤环节管理
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传染性疾病科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以及被血液、呕吐物和患者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用织物应当单回收并洗涤消毒。
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性质、程度和使用对象进行分类洗涤消毒。
(2)加强洗涤车间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应当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环境清洁卫生。
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应当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确保合格的医用织物。
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水排放应当符合环保要求。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文件(以下简称508号文件。)
1、洗衣房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立设置,远离诊疗区域;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2)应设有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通道。
(3)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洗衣房应分别设有污染区和清洁区,两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清洁区内可设置部分隔离屏障。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得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除了分别开设通道门供人员进出和物品由污到洁运送外,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洗涤、消毒。
(3)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
(4)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洗涤。
(5)布巾、地巾宜单洗涤、消毒。
根据《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要求:
用于清洁病区的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
热力消毒要求A0值达到600及以上,相当于80℃持续时间10min,90℃持续时间1min,或者93℃持续时间30s。
WS/T 508-2016《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建议,地巾布巾宜单洗涤、消毒,宜选择热洗涤方法。
因此,医疗机构应在规范指导下建立织物清洗消毒中心,尤其是集中处理病区环境清洁所使用各类清洁工具的地巾布巾清洗消毒中心,并按照规范要求对该处理中心进行如下布局:
二区三通道:
脏污区与清洁区完全物理隔离;
脏污进入通道(含传染品进入通道),清洁品发货通道,人员进出通道。
分类与分区处理:
传染品、地拖抹布类,立封闭区域用隔离洗脱机处理;
洁区同样做相对隔离分类、分区整理。
流程和路径:
合理设计,采用率的设备和方案;
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设。
医院布草洗涤根据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相比普通布草的洗涤而言,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实现清洁织物外观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还要按照SB/T 10989的要求,达到布草物理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要求。因而对洗涤设备也提出了相应的更高标准,并在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中对使用隔离式洗涤设备做出了明确要求:即
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用品与设备应满足工作需要。
2、洗涤用水的卫生质量应符合GB5749要求。
3、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
4、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5、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宜装备隧道式洗涤机组。
6、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医院卫生系统的织物洗涤,为了减少和避免因人为或管理等因素导致的细菌和病毒交叉感染和一次污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控制清洁区域、消毒区域并实行规范的分区、分拣管理,做到发送与接收区域分开,并按被洗物的脏净程度、污渍的类型和性质加以区分;将工作场所分为分拣区、消毒区、洗涤区、熨烫区、折叠区及保存区以免造成织物交叉污染。
2,洗涤工艺流程要从带污垢的被洗织物到洗涤后干净的织物顺向通过,避免逆向通过,减少二次污染细菌和病毒的机会;洗涤过程中好采用好采用医院洗涤剂和消毒剂、高温高压及紫外线的消毒方式汰剥灭杀细菌和病毒的目的。
3,采用隔离式全自动洗涤机械,实行隔离式卫生洗涤方式,减小细菌和病毒对织物及衣物的交叉感染。
4,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穿经过消毒洗涤的洁净工作服,必要时要戴消毒手套上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