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楼的现实意义:主要用途是性景观和地标。牌楼是中国建筑的特有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制作技术的发展,牌坊的社会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在城乡街道、小区、时尚新村、风景园林、宗族祠堂、陵园墓地新建的诸多牌坊,其社会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界定区域,强化自己的区域意识;二是招牌和地标作用,彰显单位或区域形象,增强游客记忆,提供引路导向的参照物;三是美化功能,提高景区或家乡的文化品位。四是丰碑效应,缅怀先辈,强化认祖归宗意识,增强族人的凝聚力。
徽州牌坊为什么是一道特的风景,徽州青石牌坊现存的保存状况良好、比较具有代表性石质牌楼是纪念明代大学士许国的牌楼,位于现今款县县城内,横跨解放街,有八根石质立柱,故又被民间称为“八脚石坊”,其建筑平面呈“四”字形布置,由两排四柱冲天式牌楼构成,材料为青色凝灰岩(茶园石)。整座牌楼的装饰中应用了几乎所有的石雕雕刻技法,包括圆雕、透雕、浮雕等,造型细腻工艺令人过目难忘。该牌楼立柱的前后左右雕刻了共计十二座石狮,其中雕刻的母狮的爪下还有小石狮,或蹲或立,活灵活现,是明代牌楼发展的高峰。再如位于款县城西部的郑村镇槐塘村的丛相状元坊,修造年代则更为久远,约建于南宋皇帝赵显在位的德佑年间,但是在随后历朝均对该牌楼加以修缮,故保存较好,从其上也能够读出牌楼建筑不同时期的发展风貌。其造型古朴洗练,制式为四柱三间三楼,高11米,宽9米。该牌楼使用了卷草纹头脊,檐顶中央有宝顶,额朽上装有红色沙砾岩制成的“圣旨”牌,。明间的龙凤牌上分别题刻有“承相、状元、亚卿、学士”,字体遒劲有力。
现在建造的青石牌楼的样式和宽度也得到了拓展,开始出现了四柱三间、乃至规模更大的形式。而水平宽度的增加,从审美需求上也进一步促进了青石牌楼体量的增长,高度也被加高,楼数也增加,逐渐形成了令人敬畏的形制,青石牌楼到了明代已经普遍出现三间四柱三楼乃至五楼的形式,现在青石牌坊渐趋稳定。总体上讲,古代御赐与出资建造的青石牌楼往往装饰更为精巧,华丽繁复,而由乡里出资或民间自筹资金建造的牌楼在造型和装饰上会比较简单与朴实。
中国传统石牌坊造型艺术自古就非常重视对线条的锤炼,书法、绘画及装饰图案都将线条作为表现笔力、风骨与神韵的载体,可以说,线的形态和趋势是古代塑造艺术形象的首要因素。在石雕牌坊上有许多花卉装饰纹样,这些纹样内部结构主要为轮廓线和动势线,它虽不如书画用线般纵横态肆,但通过线的弯曲扭动,使原本平实刻板的形象产生了生动鲜活的表现效果,如武候寺院石牌坊上的荷叶纹样,内部纹理线条曲直相济、自然流畅。不仅花卉植物多用线条表现内部结构,而且动物、几何形也常常采用线刻的雕琢方法去体现造型的细节和内部物征。
辽代石牌坊浮雕佛像的服饰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用线条在两小腿处各饰一条弯曲如小蛇行状的衣纹,有小蛇行状线条的衣纹应是断定其为辽代石牌坊佛像雕刻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下图)①朝阳北石牌坊上的佛造像小腿处就各饰一条弯曲如小蛇形状的衣纹,这种蛇状衣纹很难在唐佛和宋佛造像上见到。虽然不可能用蛇形衣纹作为标准来检验所有的辽造像,但凡具备此种衣纹的佛像都可考虑为辽代所作。
古代的隆昌石牌坊之乡、嘉祥石牌坊之乡、徽州石牌坊之乡,这些石牌坊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存在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因其是在中国特的伦理思想下的产物,它深植于理,更埋植于“心”,它不仅是主体心灵的物质视觉再现,更是从精神层次上体现了社会、政治、人、道德、艺术、装饰这几者之间关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