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是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一个特的板块。从钱币品种上来讲,国内花钱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这些钱币记载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内涵的民俗文化意义。
通宝制钱铸于公元1875-1908年之间,钱重从开始的一钱逐步减至八分,后减至六分,该钱书法为楷书,此外宝福局也铸过篆文钱,光绪通宝钱背文为满文记局名,也有星月纹,字有宝河、宝真、宝津、宝云、宝黔等,还有铭“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见“千字文”中一字,为宇、宙、日、月、往来等字)。
另外在戊子年(公元1888年)出过一种背穿左为“戊子”右为“河”字的戊子钱。光绪十五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从英国购买的机器制造我国历史上批机制币,不再为方孔圆钱形状了,此后相继在各省推广实行,遂步取代了“方孔圆钱”。
光绪元宝中,价值高的就是广东省造的双龙寿字币:库平重一两。光绪元宝的发生布景: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托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货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这往后,各省艳丽效法,购制国外机械锻造银、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