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木雕制作方法:
(一)因材料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木头的自然形态和特点。
(二)一般先要画出构图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经验的艺人也要细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个成熟的腹稿。
(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比例、形体以及空间体积等,把基本形态刻画出来。
(四)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凿子,用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形象。
寺庙彩绘中的色彩运用,藏族同胞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不同地区和多文化,创造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建造法式和灿烂的建筑彩绘文化。
寺庙彩绘、藏式寺庙建筑彩绘以红、黄、白、茶色为主。以布达拉宫为例,既保持了藏族传统古堡式建筑风格,又融入浓厚的色彩,浑然—体,布达拉宫表面色调以红、黄、白、茶色为主,并以红色为中心,不仅具有鲜明的装饰效果,还有深刻的含义。西藏各地寺庙墙壁的颜色与布达拉宫的色彩布局完全相同,都是把红色的大殿设立在每座寺庙建筑的核心位置,其他颜色的建筑都围绕这一中心。除红色外,建筑也非常重要。许多高僧活佛的住房或重要宫殿都是,在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中也处于十分显要的位置。
寺庙建设的建筑风格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
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总的来说,寺院宫庙的设计是需要考虑风水,其中包含有立坐山、立总门、厨房、厕所、服务台、金炉等。
并且,建设寺庙也需有一定的因缘。不是每一个地都是可以来建造为庙地。但是只要内心充满虔诚之意,是可通过合理的风水设计来获得一定的助力,一般庙地是以子午卯酉方向来发展的。以向为主,寺院不同的向有不同的用途。如有讲经弘法的以坐午向子的隶属坎卦、有炼丹共修的以坐子向午的隶属离卦、有超度众生的以坐卯向兑隶属兑卦、也有为信徒化解疑问的以坐酉向卯隶属震卦。寺院总大门的卦位五行要以生助宫院主结构坐山为吉。
文物修缮是为了保持文物建筑内部环境,包括它的总体布局、空间构成、绿化、建筑物内陈设等,原则上都是不能改变的。但在实际使用时,就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都有增加为游客服务设施的问题,因而出现随意增添服务性建筑或改变原文物建筑使用功能,这些做法都是改变了文物建筑的内部环境。因此我们应在对文物建筑修缮工作前有一个全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