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伯涛(1886—1961年),名达,字伯涛, 号黄山樵子,斋号紫薇花馆。安徽歙县人,生于江西波阳。
“珠山八友”之一。尤擅翎毛花卉。瓷画以用笔工细,构图疏朗,设色淡雅而著称。平生研究金石、书画,造诣颇深。早年曾师从波阳画家张云山学习纸画,旅居景德镇后专攻陶瓷粉彩,擅长翎毛花卉,研习新罗山人一派画风,刻意汲取其画风之精髓,风格俊逸清新,作品极富生活气息且标新立异,神形兼备。
粉彩·寒鹃绶带
此两幅赞梅、咏菊之作布图奇巧随意,运笔轾松利落,赋色明快凝练。画眼处家雀、绶带灵动生活,呼之欲出,足显清花鸟画大师新罗山人之风范。瓷板釉面光洁平滑、玉润如脂,当为其时吴霭生所创“王绫窑”出产。
毕伯涛在与“月圆会”诸君吟诗作画交往1年后,传来鄱阳养父(毕伯涛曾过继大伯名下)病故的噩耗,启程回家守孝,长期中断参与“月圆会”活动,使人误认为他不是“珠山八友”早成员。守孝期满后返回景德镇,毕伯涛专心画花瓶、茶盘,仍以翎毛为主,爱画八哥、鸳鸯、绶带鸟,亦画过吴霭生的瓷胎。毕伯涛瓷画着色不多,仅绿、黄、黑三色,追求淡雅画风,寄托超尘脱俗之情怀,与当时景德镇瓷画主流不合,知音寥寥,作品曾在南昌瓷器店丽泽轩销售,以小件居多,大件也仅2.4尺。
粉彩·喜上眉梢
题识:文铭吾兄,玉梅女士结婚纪念。夏协航敬贺。毕伯涛作
钤印:印
此瓶为恭贺结婚之礼,喜鹊立于梅花枝头寓意美好,梅枝、梅花绘画细致,枝叶上扬、花开朵朵感受春来的美景,技法与寓意都将此瓶的美好祝愿之情表达得。
毕伯涛从一个落魄文人到瓷画艺术家,其从艺生涯横跨了半个世纪。虽然存留传世的作品不多却精美,其中不乏与其他七位画友共同绘制的成堂配套之作,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珍爱,各类博物馆所器重。新加坡收藏家刻意收藏了他画的翠鸟和永点菊花等。由于他擅长作诗词,文才在“八友”中见高,故常与八友研讨瓷画题诗,对“珠山八友”整体文化品位的提高,功绩。
粉彩·江南春
钤印:印
题识:自别江南春,凭谁一枝送。冻雀偏啾啾,打醒罗浮梦。庚午冬月上瀚古翁毕伯涛写生。
瓷 画 鉴 定
毕伯涛的瓷画以小件作品为多,小写意风格,画面疏简,布局考究,出笔利落,主次分明。从笔墨特点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画枝干常用干笔侧锋挥就,与田鹤仙双勾侧锋画梅干有很大的区别。出笔粗中有细,粗细合度,枝柯旋衍,蘸墨浓淡,不需再填,笔致严谨而洒脱,深浓浅淡相宜,湿润华滋,形质俱佳。
二是以没骨法画花朵,画面稀疏,随意中见率气,点虱之笔轻快凝练,有“落墨即是,出笔便巧”之特点,花叶的点染秀雅而沉稳。通过运笔、用墨、敷色等表现手法,较具体而简练地描绘花叶的状貌和特征,有时叶脉纹理以扒笔剐出,此乃毕氏画瓷常用之特技法。
三是毕氏画鸟常以小写意勾染之法,较之程意亭和刘雨岑以丝羽法画鸟更为写意,也见率真。毕氏用笔概括,鸟的动态特征见于笔端。模仿品多刻意工细,套用程意亭、刘雨岑画鸟之法,严谨工整有余而写意之率气不足,常常牛唇不对马嘴。
从设色来看,毕氏追求单纯、明丽,他的画面都是以墨为主,色彩为辅,有“素以为绚”的效果。如毕氏画鸟只是在墨色勾画的基础上,淡淡染点色彩而已;而毕氏画花卉却又是傅色精研,淡逸清华。模仿品设色平板,多是浓艳过度,“染”的形式多于“写”的意趣,徒有形式,不得要领。
如毕氏粉彩瓷板画《双鸟鸣春》,以小写意的手法绘阳春三月中的碧桃春燕。桃枝以干笔皴绘,笔法潇洒纵逸,妙诣得,嫩梢向风,伸展有姿。桃花以点彩法绘就,正反俯仰,吐芳争艳,以浓色点蕊,求阿睹传神之妙。叶子侧锋撇绘,以扒笔剐出脉纹,细腻生动。春燕相向,呢喃轻语,以墨彩描画,传神之处点染赭石,表现得饶有趣味。虽是一副小景瓷板画,但透出春回大地、春光无限的美妙,表现出毕氏艺术灵动和清纯的特性。
题 识 印 款
中氏秀才出身,工诗书,书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颇有一代书画家唐寅之笔韵。
常见落款为:“伯涛写于珠山”、“毕伯涛写于珠山”、“古歙毕伯涛画意”、“古歙中伯涛画并题”、“古歙毕伯涛写于珠山客次”、“古歙州伯涛毕达写干珠山客次”等。毕氏题款之“涛”字笔法讲究,结体特,符号性很强,鉴定者若能洞察其真谛,是为鉴别毕氏作品真伪手段之一。
常见印款为:“伯涛”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