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膜物性 用蒂特龙慢干溶剂稀释PET油墨9007高浓度白油墨,使用270目的网版,在125μ的聚酯薄膜(未处理)上印刷。在100℃加热60秒干燥后,在室温下放置1天。 实验项目 实验方法 结果 密着性 十字划痕胶带剥离实验 100/100 合格 硬度 JIS K5400 8.4 铅笔硬度实验 H~2H 耐气候性 人工阳候模拟器内放置 700小时时 无异状 耐酒精性 使用99.5%的酒精,磨擦50次 无异状 耐碱性 在NaOH 5%的水溶液中浸泡48小时时 无异状 耐酸性 在H2SO4 5%的水溶液中浸泡48小时时 表面略有白化 耐油酯性 用花王NIVIA牌护手乳液 磨擦50次 无异状 耐磨耗性 用橡皮(LION制PL-50) 负载500g 行程80mm, 往复復500次磨擦 有若干伤痕 附着性无异状 物性表的数值为试验值,不是值。 耐气侯性根据颜色的不同而有变化,调色品比原色差。特别是烟雾色,浅色等耐气侯性有很大的降低。请注意。
胶印油墨回收,据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早生产炭黑的国家之一。在古时候,人们焚烧动植物油、松树枝,收集火烟凝成的黑灰,用来调制墨和黑色颜料。这种被称之为“炱”的黑灰就是早的炭黑。
1821 年人们在北美地区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炭黑,从此炭黑不再是“炱”那么简单,它是“气态或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不完全燃烧或热裂分解所生成的无定形碳,为疏松、质轻而极细的黑色粉末”。大片油气田相继开采,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推动炭黑生产由手工操作迈入了大规模工业化时代。
1912 年人们发现炭黑对橡胶具有补强作用,从此炭黑逐渐成为橡胶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世界橡胶工业原材料耗用量排在位的是生胶,第二位的是炭黑;换言之,炭黑已成为消费量大的橡胶配合剂。炭黑的耗用量一般占橡胶耗用量的40%~50%,也就是说,在橡胶配方中,通常每使用2份橡胶就会搭配使用1份炭黑。
不结皮油墨回收,色素用炭黑—国际上,根据炭黑的着色能力,通常分为三类,即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这种分类通常用三个英文字母表示,前两个字母表示炭黑的着色能力,后一个字母表示生产方法。
橡胶用炭黑—橡胶用炭黑原来是按粒径大小来分类的,但后来改为按氮表面积分类。此外,命名时把炭黑颜料的硫化速度和结构等因素也考虑进去了,由4个系统构成。个英文字母代表胶料的硫化速度,以N代表正常硫化速度,S代表缓慢硫化速度。后面3个为阿拉伯数字。个数字代表炭黑氮表面积范围,共列为0~9个等级。第二和第三个数字则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负责炭黑和术语的D24.41的,反映不同的结构程度,也就是炭黑大概的高低结构确定的,有一定的任意性。相对而言,数字越大,结构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