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宜接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直接物品传递通道。周围环境应清洁、源,区域相对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布局应分为工作区域和办公区域。
工作区域的划分应遵循“物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的原则,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应分别设置人员出入缓冲间(带)和物品传递通道。办公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
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电源插座应采用嵌墙式防水安全型。
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应采用防反溢式。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洁具清洗间应采用封闭式设计。
工作区域洗手设施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不应设洗手池。工作区域墙角应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
智能清点柜
用于洗涤厂或医院端医用织物大批量一次性清点。
技术参数
① 清点效率:15秒内批量读取清点600件织物。
② 识别方式:支持工牌、账号、指纹、人脸识别。
③ 感应频率:840~960MHZ。
技术亮点:操作简捷,清点,凭条打印
市场优势:满足洗涤厂端污衣入库、洁衣出库或医院端污衣出库、洁衣入库的大批量清单、复核的需求,布置方便,。
智能存储柜
洗涤厂在医院病区部署,用于病服5件套的存储、自助发放。
技术参数
① 识别方式:支持工牌、账号、指纹、人脸识别、扫码等方式。
② 感应频率:840~960MHZ。
③ 存发衣速度:≤5秒。
④ 存放容量:不少于40套。
技术亮点:操作简捷,信息绑定,自动清点,自动盘点。
市场优势:满足医院端病区5件套的智能化管理需求,占地空间小,。
发衣主柜
洗涤厂在医院端部署,用于医护人员工服的自助发放、领用。
技术参数
① 识别方式:支持工牌、账号、指纹、人脸识别、扫码等方式。
② 感应频率:840~960MHZ。
③ 发衣速度:≤5秒。
④ 存放容量:自带16柜门,大可拖载200门辅柜。
技术亮点
快速领用,信息绑定,缺衣提醒,离线工作。
市场优势
满足医院端工服智能化管理需求,优化工服发放、领用流程,减少楼道、电梯等公共资源占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发衣辅柜
依托于发衣主柜,用于医院端医护人员工服的自助发放、领用。
技术参数
① 识别方式:通过主柜识别。
② 感应频率:840~960MHZ。
③ 发衣速度:≤5秒。
④ 存放容量:自带40柜门。
技术亮点:快速领用,信息绑定,缺衣提醒,离线工作。
市场优势:与主柜组合使用,可根据需求自由搭配,。
智能回收柜
用于医院端医用织物的自助回收。
技术参数
① 识别方式:支持工牌、账号、指纹、人脸识别。
② 感应频率:840~960MHZ。
③ 回收速度:≤5秒。
④ 存放容量:可一次性回收存放100件织物。
技术亮点
非接触识别,自动开门,自动盘点,低压供电,溢出提醒,离线工作。
市场优势:满足医院端医用织物智能化回收管理需求,无需人工清点,。
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主要针对医疗洗涤管理和医疗洗涤技术两方面提出了要求,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医用织物分类、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等。
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针对我国当前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的现状,提出了该标准适用于医院洗衣房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对硬器械、软器械、内镜中心的面积设定了下限,分别为2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800平方米,建设一家较全面的第三方消毒中心,总面积在6000平方米左右。《通知》针对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获得了医疗机构身份的确认。
软器械是指手术衣、手术盖单等可阻水、阻菌、透气,可穿戴、口折叠的,具有双向防护功能的,符合手术器械分类目录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医用纺织品。这类医用纺织品的清洗、消毒、干燥、检查、折叠、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应在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完成。
医疗洗涤洗衣房的升级,医院洗衣房的建筑布局控制、人流物流气流控制、设备控制、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杜绝医疗织物交叉污染渠道。
1、洗衣房十二项要求区别于原普通洗衣房
医疗洗衣房建筑布局是贯彻本标准的基本条件,标准中有12项要求。
2、要规划好三个通道
“应设有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通道”——明确要求这三种通道都是的,不能混用通道了,所以要规划好三个通道,使道路畅通。
3、“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要求物流无交叉,设备的布局要统筹考虑,研究避免物流交叉和逆行。
4、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
要求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是达到的要求。完全隔离屏障的定义是“洗衣房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除分别开设通道门共人员进出和物品由污到洁运送外,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5、不能含糊的更衣室
“污染区应设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应设更衣(缓冲)间等”,“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要求两区均留出更衣(缓冲)间,要点:①更衣(缓冲)间不可共用;②不但要有更衣间,还要有缓冲间,类似制药厂的两个更衣室:一更换鞋(缓冲)、二更更衣;③更衣室内要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布局时要考虑上下水位置。
6、对通风量有了定量要求
“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小新风量宜不小于2次/H。
7、对地面和台面清洁提出要求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污染区的地面与台面采用有效洗涤剂进行拖洗/擦拭,消毒方法参照WS/T367执行;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应每天保洁”,这就要求地面和台面要适应拖洗/擦拭。
国家卫计委于2016年12月27日,颁布了我国首部有关医疗机构环境感染控制的标准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规范》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等要求。
环境表面是指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指建筑装修表面,指墙面、地面、玻璃窗、门、窗台、卫生间台面等方面,是不可移动的表面;医疗器械设备表面指仪器设备表面,是可移动的表面。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也被称为“无生命”的环境表面。
《规范》推荐采用物理方法来处理复用的清洁工具,即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保存,从提高清洁工具复用的有效性。复用处理全过程自动化控制,质量。物理消毒的重要参数—A0值达到600,是卫生用品复用低标准,可以通过80℃持续10 min、90℃持续1 min或93℃持续30 s来实现。
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
1、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高压水枪、高压气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等。宜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各种器械及器具的清洗架)、超声清洗设备、煮沸锅等,确保清洗干净。
2、检查、包装设备:应配有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敷料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及清洁物品装载设备等。
3、灭菌设备及设施:应配有压力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装置;各类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设有配套的辅助设备。
4、储存、发放设施:应配备无菌物品存放设施及运送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