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粒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我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鉴定 古钱真伪的依据。
现在许多钱币学家和收藏者喜欢用听声音的办法鉴定古钱。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暗哑。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都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
从版别上辨别古钱主要的办法是除了多看钱谱之外,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钱币真品。不但要注意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种。因为这些普通品很少伪品,能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特征。如战国时期刀布形制特殊,造伪者只好用真品翻砂制造赝品,其破绽在于翻砂铸造后的钱币偏小,较为厚重,文字肤浅,铜质粗糙,锈色不对且易脱落。
粘合拼接:
粘合主要是伪作合背、合面钱。用粘合手段制作的仿品可以通过声音进行鉴定,将钱币放在水泥地上听听声音,如果钱体没有裂纹但声音沉闷,就要高度怀疑是粘合而成的假货,再仔细看看穿口和边缘总会漏出马脚,要么有不自然的厚土锈掩盖,要么就可以看到凹陷的接合痕。拼接手段主要是伪作一些重文钱,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听音法进行判断,这类假货现在用强光灯仔细辨别也很容易看出胶水痕迹,鉴定它们的就是要细心。
仿造的古币为了更容易迷糊人,必然要进行做旧。古币的锈色非常丰富,主要有绿锈、红锈、蓝锈、白锈、黄锈。锈色造假通常是用酸类物质进行腐蚀,红锈也可以用火煅烧浸入冷水获得,颜色复杂点的多色锈可以用特殊的胶水粘合而成。无论造假手段多么精细,它们都不是入骨锈,都是浮在表面甚至有特殊异味的假锈。造假者仿造传世古币一般是用火烧后进行盘玩,或是用盐酸、硫酸浸泡后再用毛皮布料抛光。有些仿传世古做的非常不错,甚至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新手很容易上当,从文字和工艺上进行区分。
钱币学家鲍康将鉴别古币的心得归纳为三点,主要从形制、文字和锈色进行判断。造假者水平再高也只能做到形似,能做到却难做到自然,比如流通痕迹的自然,造假者能模仿锈色,却不能将锈迹深入胎骨,不能做出锈色既自然又入骨的假锈。
除了这些,如果想精益求精,请务必多去研究、多去对比普通的真品古币
(不建议大家去研究仿品古币,经常接触仿品很伤眼力)
,去熟悉每个时代的铸币特征,比如先秦圜钱穿孔面大背小、北宋钱币轮郭面深背浅,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知识,但也正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时代特征。通过长期接触实物、日积月累地总结经验、甚至是打眼吃药后的切身体会,都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