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空鼓引起起拱
瓷砖空鼓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而空鼓造成的危害更是令人后怕,所以为了避免空鼓,就要认清造成空鼓的原因,提前预防。
混凝土的收缩率比瓷质砖要大一倍以上,当水泥砂浆出现收缩时,瓷质砖与墙身的收缩率不一致,两个不同物体必然出现分离,此时,瓷质砖底部呈干净状态。
瓷质砖致密度高,自身重量相对陶质砖重,如果在水泥砂浆没有充分凝结的时候铺贴的层数过高,瓷质砖自身的重量会导致往下移位,造成后期空鼓脱落。
施工时未预留足够的膨胀缝、水泥砂浆质量不好、施工人员未按规范操作、墙体的基层处理不当等等,都可能造成后期出现空鼓脱落的现象。
玻化砖易出现空鼓的原因:干缩方面,在0.1%--0.2%之间,干缩变形率(从饱和到完全干燥的形体变化率)很低仅为0.428×10-4,,而砂浆的干缩率为9.979×10-4,相差20倍。
故湿度变化时易发生空鼓冷缩方面,玻化砖、粘结剂、水泥砂浆和墙体本身的温度变形系数不一样(玻化砖的线性膨胀系数为3×10-6/oC,而砂浆的线性膨胀系数为10×10-6/oC。相差三倍),从玻化砖表面到墙体存在温度梯度,温度变化时各结合界面因为收缩不一致产生的剪应力,在玻化砖背面为显著,频繁的温度变化,使得玻化砖与砂浆处于反复的正反剪应力作用下,粘结强度很快下降,故非常容易空鼓。
玻化砖用了背胶也用了粘结剂,为何还是空鼓?
玻化砖铺贴的施工流程有很多,很多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玻化砖空鼓:
1、背胶和粘结剂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标准;
2、背胶和粘结剂是否搅拌均匀;
3、背胶和粘结剂的涂刷和批刮是否符合规范,粘结剂是否满批或是用齿形刮板;
4、基层是否稳定,粘结剂的选用和施工方法是否符合基层状态;
6、玻化砖铺贴时是否留缝;
7、玻化砖铺贴之后是否用柔性填缝剂填缝。
瓷砖或石材空鼓或脱落的可能原因?
1)粘结剂选择不当。对于玻化砖或吸水率低的石材应选用粘结剂。
2)基面刚性不能满足瓷砖石材安装要求,存在变形。如轻质隔墙存在变形就容易出现该问题。
3)瓷砖或石材背面未清理干净,有灰尘或脱模剂等影响粘贴的物质。
4)大型瓷砖或石材未做背涂,或者背涂不符合要求,面材和粘结剂未形成有效粘结。
5)粘结剂用量不够,不能形成满贴。
6)瓷砖或石材铺贴后未将面材压入粘结剂,从而没有形成有效粘结。
7)对于容易产生振动的基面,如果瓷砖或石材铺贴后用橡皮榔头敲击过猛,可能会引起临近已经安装好的瓷砖振动,从而造成松动。
8)基面未很好找平,粘结剂层厚度不均匀,在粘结剂干燥过程中引起的收缩不均匀性较大,从而引起局部空鼓。
9)粘结剂厚度过大,干燥过程中引起的收缩大,容易造成空鼓。
10)粘结剂梳理条纹后,未及时将瓷砖铺贴到位。粘结剂的开放时间已过,容易引起空鼓和脱落。
11)粘结剂搅拌不均匀或未按规定搅拌,引起粘结剂性能不稳定,容易造成粘结力弱,终造成空鼓或脱落。
12)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未采取保护措施,或者材料温度过高或过低,又勉强施工。
13)未按规定设置膨胀缝,因内部应力造成瓷砖或石材脱落。
14)在基面伸缩缝上直接铺贴瓷砖或石材,因基面结构伸缩造成瓷砖或石材脱落。
15)养护期间未对完成面进行有效保护,养护期间的瓷砖收到压力、冲击和外力振动时容易造成后期的空鼓或脱落。
地面空鼓成因施工因素,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或其他污物,严重影响与面层结合。施工时,垫层或基层过于干燥,铺设砂浆后,水分散失使得强度不高,面层与垫层粘结不牢,若干燥的垫层未经冲洗,表面的粉尘难以清除,对面层砂浆也起一定的隔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