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高水平,被称为“中国传世名画”之一。
作者 张萱(公元713—7 5 5 年),唐代画家, 京兆(陕西省西安)人,开元时曾任史馆画直。“善起草”,对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尤擅长仕女画。
齐白石的绘画生涯是从画人物开始的。自言:余数岁学画人物,三十岁后学画山水,四十岁后专画花卉虫鸟。
齐白石年轻时就以画人物为生,尤其是写实的美人图,在当地颇有名气,当地人都叫他“齐美人。齐白石后习古人笔墨,作为民间工匠出身的艺术家,把对人物的理解与中国绘画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陈履生评:
“20世纪初,以齐白石、陈师曾为代表一批画家在人物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稀释了过去以文人画为主流的整体面貌。”
齐白石的人物画诙谐幽默、稚拙纯朴、意趣横生,其
笔下的钟馗幽默、风趣、儒雅、憨态可掬,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人物,这也是齐白石将神话传说作拟人化处理的习惯性手法。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初期我国书画艺坛上,升起一簇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艺术,这就是画史上的“扬州八怪”。他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而在这些的群星里,为皎皎者应首推郑板桥。
荣宝斋推出的首届范曾先生书画作品及木版水印作品个展,展览展出了范曾先生精心创作的书画及历年来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印制的范曾先生木版水印作品数十件。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直播展览实况,吸引了广大观众驻足欣赏。自2004年以来,范曾先生在荣宝斋举办了十几年“范曾作品展”已然成为书画艺术界的一段佳话,此次推出的范曾先生木版水印作品也再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范曾先生出身于中国延绵450年不断十三代诗人的文化世家。他于文、史、哲诸领域博古通今、通邮中西,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他的文、史、哲著述中,所透露的人文关怀为国内外学界所共称,而其文章之雄奇优美,多次被誉为海内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化特别顾问,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趋近自然”“根本善”的专题报告。1984年,日本冈山县建立范曾美术馆,为中国于世界享此殊荣者。1986年,范曾先生捐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范曾先生宅心仁厚,慈爱博施,曾被命名为“中国慈善家之ー”。
范曾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著有《大丈夫之词》《中国画研究法》《经史漫步》《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范曾简墨》《尊贤画集—范曾与八大山人神会》《范曾诗文集》《范曾诗稿》《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老庄心解》《论文学》《趋近自然》《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大木葱茏》等约150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130部。
范曾先生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书画作品欣赏
李可染(1907.3.26—1989.12.5),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他提出“采一炼十”的主张,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李可染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春风图》
《榕荫放牧图》
《柳溪归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