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常常出现在纪年墓葬之中而与其他遗物共存,由于造型、纹样风格有很大的一致性,时代变化也比较清楚,往往作为断代的重要参考。 综观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成就来看,战国、两汉及唐代是铜镜重要的发展时期。
我国铜镜在唐之前以圆形为主,极少有方形,到宋代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亚字形铜镜显著增多。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等装饰题材的铜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和八卦镜等。在这些图纹镜类中,铸有商标字号的铜镜居多。
两宋时期,青铜镜发展愈加实用化、民俗化。除了官造镜之外,民间造镜更加普遍,这得益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流通。所以谈到宋代铜镜,其代表往往是民间私造镜而非官造镜。基于这一点,宋代青铜镜与前代相比较,发展变化的就是铸镜地点的普遍化,且形成了几个的铸镜中心。如浙江的湖州、临安,湖南的潭州,江苏的建康,江西的饶州、吉州,四川的成都和福建的建州等为。另外,青铜镜本身也具有了很浓郁的民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