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线形,长2-4毫米。花白色或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长1-2毫米,下部有关节;花被片卵圆形,长约2毫米,果时水平伸展。
果实(包括刺)宽椭圆形,通常长8-12毫米,宽7-11毫米;瘦果不扭转、微扭转或极扭转,条形、窄椭圆形至宽椭圆形;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显,沟槽稍宽成狭窄,每肋有刺2-3行;刺等长或长于瘦果之宽,细弱,毛发状,质脆,易折断,较密或较稀疏,基部不扩大或稍扩大,中部2-3次2-3分叉。花期5-7月,果期6-8月,在新疆东部,8月出现第二次花果。
沙拐枣有很强的生长势,生根、发芽、生长都很快,在沙地水分条件好时,一年就能长高两三米,当年即能发挥良好的防风固沙能力,而且在大风沙条件下,有“水涨船高”的本领,生长的速度远超过沙埋的速度,即使沙丘升高七八米,它也能在沙丘顶上傲然屹立,绿枝飘扬。因此,人们选用它作为防风固沙的植物。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腹心的流动沙地上,就有几千亩人工播种形成的沙拐枣林地,成为新疆大面积固沙造林的样板,带动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防风治沙。沙拐枣林地中,上百万株沙拐枣,以不同的果实形态、先后的结果期、大量的果实,从4月到6月,在沙漠中形成特殊、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游人前往观赏。
该种的特征变异较大。分布于中国东部(内蒙古)者:瘦果宽椭圆形,肋不明显,不扭转或微扭转,每肋通常3行刺;刺稠密,较细,易脆。分布于中国西部(新疆)者:瘦果窄椭圆形,肋较明显,不扭转、微扭转至扭转;每肋刺2行,往往较稀疏,少数稍密,基部有时稍扩大沙拐枣。产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标本,其瘦果近于内蒙古植株的特征,但刺较稀疏,质较硬,每肋刺2行,肋中部凸起,似乎是刺3行与2行的过渡特征。郝景盛于1934年根据采自内蒙古的标本,建立了Calligonum dielsianum Hao,他指出该新种与该种相近,其主要区别是:果实每肋刺2行;幼枝有腺毛。《中国植物志》编委们研究了此模式标本和原描述,发现幼枝发霉,不是腺毛;产内蒙古的植株中,某些果实肋也同时具有2行刺,为个体变异,故归并。A. Los. 根据Г. Н. Потанип1877年在新疆哈密一带所采的标本,建立的C. potanini A. Los.,它与该种的区别是:果刺2行;果肋极扭转。此均为该种的特征,也予以归并。
沙枣树苗的种植方式
培种育苗
沙枣的苗种播种方法有几种,如果是冬季开始的一般是将种子清理干净,然后埋入沙子里面,在沙子上面浇上水,等起过冬后的自然发芽,水量要淋湿覆盖的沙子的表层的20厘米左右。如果是春播或秋播的种子可以先用温水浸泡1-2天,然后将其混合一定量的牲畜粪便浇上水,促进其发芽。育苗的土地平整成条垄状,这样有助于苗种的管理,每垄之间留出一个人宽的距离即可。
移苗插杆
等到苗种生长至60厘米以上了就可以开始移植,如果没有育苗的也可以选择插杆的方式进行培育沙枣树苗。移苗的时间要选着相对阴凉一点的天气,这样苗种不容易死亡。插杆的方式则可以选择树龄较大,树木旺盛的进行截枝,长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截取的树枝控制在4-5个枝节就好。种苗、截枝在种植后都需要施放一定的有机肥,再浇灌一点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