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及形制特征辨伪
“蜂窝”是中国古代银锭通常具有的特征,从现代工业铸造银锭的角度看,蜂窝应是铸造缺陷,是要极力避免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蜂窝被视为铸造银锭专有的特征之一。真品银锭浇铸时,形成蜂窝状气泡,一般呈
圆球状空腔,内壁光洁。真品水坑银锭的双翅是在铸造过程中摇动熔化的银液形成的,一般是对称的,但由于银锭铸造过程偶然因素较多,存世的真品银锭有许多双翅并不均匀,有高,有低,但一般不会出现双翅反差的。而赝品银锭“荣县申解大顺元年分半征银伍十两……”,前翅高大,后翅没有起来,仅有一个高边而已,反差悬殊。亦如“大顺二年新繁县漕米银伍十两正……”,后翅已起,较低矮,前翅只有高沿,没有高起的薄翅,这都是伪造者在铸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浇铸温度等环节所致。
清17/18世纪白玉龙尾觥,尺寸:高17.8厘米,估价:US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USD 639,000
以上我所说的都是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去辨别玉器的真假,那么还有一类消费者,他们是无法去自己辨别的,那么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比较正规的鉴别帮忙进行鉴定,但是大家在找这些机构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因为现在市面上这样的机构非常的多在其中也有一些品质不好的公司或者是说不的公司,所以大家在找这些机构的时候需要多留一个心眼。或者是大家可以多去咨询一些公司,看他们的建议是否一致,这样也能够让消费者有更好的判断
文物艺术品;科技检测技术;应用
文物鉴定是指以科学方法的辅助运用,结合分析辨识等手段,对文物年代和真伪、价值、用途与质地实施鉴定。而现代科技文物鉴定涉及真伪识别和年代判定两个层面。尤其在年代判定中,作为文物考古断代的核心手段,对其历史文化解析起到关键作用;真伪识别中现代科技可有效降低其难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鉴定效果。
目前国内有不少的博物馆(院)、科研部门、鉴定评估机构,在科技检测服务于文物艺术品鉴定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工作,还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元代时期的手工业成功严格说都是建立在掠夺和侵占的基础之上的,蒙元靠铁骑征服了世界,各类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玉器的制造都是在宋、金玉器的制造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逐渐把中国玉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元代时期遵从汉臣的建议,相继在元大都(北京)、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都设有官办的玉器作坊,在元大都的玉器作坊前面文章已经介绍过,仰仗于丘处机的培训和发展,成立了玉作坊,专向皇宫人员提供和制造玉器。
元代时期的玉器在制作工艺上延续着前朝工匠的技艺水准,吸收和继承了宋、金的镂雕技艺,同时将玉器的浮雕琢磨技法发扬光大,关键是在侧面雕琢的工艺技能也被运用得出神入化。在玉器的图案纹饰中,延续着游牧民族喜爱的花鸟山水纹饰,同时还创作了许多螭虎、海兽等,制作精美,时代特色。元代社会各延续唐宋的收藏习俗,特别是玉器的收藏,这一点可从元代画家朱德润编辑的《古玉图》玉器图录中窥见其盛况。在考古的历史发掘中,通过山西大同冯道真,安徽安庆范文虎,江苏吴县吕师孟和苏州张士诚父母墓等墓葬出土的元代玉器可以见其一斑。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及各省市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元代的传世玉器,有一部分玉器制作水平颇高,足以反映元代制玉艺之发达。
元朝时期也有许多鱼形圆雕玉器,元朝喜欢雕琢宽体的鳜鱼。
元代 玉鳜鱼
周身网状纹、撅嘴翘尾,与辽代时期的鱼形状相近(辽代也雕有许多宽体鳜鱼的造型,估计这样的纹饰应该出自一个玉器作坊之手)。
元代 玉鱼形饰 江苏无锡大浮乡钱裕墓出土
角兽的造型凶猛,带有羽,张口,突眼,蹲坐,姿态威武。
元代 白玉角兽 西安北郊六村堡出土
元代大的玉器是“渎山大玉海”,不仅器形硕大,而且琢工和纹饰也相当精美。
可以说是元朝玉器雕琢的代表之作。(器高70,口径135至182公分,大周长493,膛深55公分)
渎山大玉海 北京团城
元代因为也是游牧民族,对飞禽走兽的描绘也是多姿多彩,那些展翅欲飞的玉雁,姿态各异,活灵活现。
元代 白玉大雁 西安南郊东何家村出土
整体的带钩造型昨天文章已经介绍过了,元代的玉带钩与唐宋形式是一样的,但是雕工较粗,玉质也不是很好,具体区别看看昨天的文字。
元代 白玉苍龙教子玉带钩 西安小寨出土
龙耳活环尊,也是元代时期的一件艺术珍品。
器物高大,琢工精美,纹饰细腻。(高22.9公分)
元代 青玉龙纹双耳活环樽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