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法向水中通入或设法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形成水、气、被去除物质的三相混合体,使气泡附着在悬浮颗粒上,因黏合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从而去除废液中的有机物。根据气泡产生的原理,气浮法可进一步分为电解气浮和溶气气浮。电解气浮是利用外加电场电解水产生微气泡,溶气气浮则通过加压在溶气罐内形成溶气水再减压释放出微气泡。在废乳化液处理过程中,气浮法往往也投加一些药剂(破乳剂、浮选剂、絮凝剂等)强化除油效果。对来料浓度波动的适应性相对差及二次废物浮渣的难处置是限制气浮法应用的两大难题。
化学氧化法是向废乳化液中投加氧化剂,将废液中的有机物氧化,从而去除污染物。化学氧化法根据氧化条件的不同分为常规氧化法和催化氧化法。化学氧化法由于氧化剂成本较高,适用于中低浓度废乳化液或者高浓度废乳化液中不完全氧化需求。电化学氧化法是在电解槽中放入废乳化液,通过直流电,在阳极上夺取电子使有机物氧化或是先使金属氧化为金属离子,然后金属离子再使有机物氧化的方法。电化学氧化法通常会加入一些物质,提高电流效率。整体来说,电化学氧化法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较高。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废乳化液中的有机物。通常采用以“厌氧+好氧”为核心的生物处理工艺。厌氧即在厌氧状态下,废乳化液中的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代谢、消化,使得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同时产生沼气的一种的处理方式,通常采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和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形式。好氧是指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在“厌氧+好氧”的核心生物处理工艺上,再结合废乳化液的成分特点,相应地增加生物除磷或生物脱氮环节。生物处理法有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低、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等特点。
氧化作用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 和N2等物质,S、P等转化为盐类稳定化,重金属氧化稳定固相存在于灰分中。原理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以超临界水为反应介质,经过均相的氧化反应,将有机物快速转化为CO2、H2O、N2和其他无害小分子。超临界氧化技术尚处于推广阶段,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机械行业每天排放的废乳液已超过2亿吨。含油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另外,废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比较难去除,因为它的作用是分散水中的矿物油。很多乳化剂会增加致癌物,比分散油污染危害更大。因此,未进行废乳化液处理的废乳液不应随意排放。废乳化液处理既符合环保要求,又能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废乳化液处理的破乳方法主要有酸化法和聚合法。酸化是将酸(如盐酸或硫酸)添加到用过的乳液中。添加的酸可利用工业废酸。由于目前的乳液配方多采用阴离子型乳化剂,遇酸会被破坏,乳化产生相应的有机酸,使油水分离,并在乳化液中引入氢离子。酸也会影响破乳过程中的助剂。酸的用量为待处理乳液重量的0.2%,浓度为37%。如使用废酸,酸量应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