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型来说,我国近内所建假山,能被人们所熟知的的假山作品,大多数由于组合单元不多,或组合不得当,致使形体缺乏变化,轮廓单调。这种现象,尤以园中只有一假山的为明显。明末清初的假山组合主要为绝壁、峰、峦、谷、涧、洞、路、桥、平台、瀑布等。
假山是用自然石或人造石营造的拟自然石景。假山是真山形式的反映,真山的形式则是地形地貌特征的体现,崇山峻岭,丘陵冈阜是我国的地形特点。所以千来,书画中以峰显山峦,坡示丘陵,假山则成为造园大师们对真山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浓缩品,换句话说,假山源自真山,却又对真山加以典型化,模式化,意境化,象征化,是对真山的艺术再现。
造园有山,无山难以成园。自然园林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往往建在村镇人口密集之处,无山水可借,只得掇石叠山。因而,私家园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