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祠是祭祀当地德行人的祠堂。明代自嘉靖、万历开始,乡贤祠逐渐迁移到文庙,有的地方文庙就是学宫,有的地方把学宫建在文庙内或文庙旁,更能乡贤祠的教化功能。以言传身教为主体的教谕、训导通过向士人传授儒家经书、程朱理学等途径以及自身的表率作用和乡贤祠的直观接触,教化人。
祠堂作为家族的精神家园,应该传承家风,弘扬道德。家族成员要在祠堂中学习先辈们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将这些品质和精神发扬光大,为家族的发展做出贡献。此外,祠堂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家训讲堂、传统文化讲座等,提高家族成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在古代修建祠堂古建筑有等级之限,汉族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大部分祠堂有高大的墙门、门楼、照壁、正殿、庑房、享堂等房屋建筑,正厅两侧有厢房等建筑。庭院植有树木花草,庄严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