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瓷已成为一个收藏热点。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发生在中国的“无产文化大革命”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期间,许多艺术家借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记录、描绘、再现了当时的一些特殊场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记忆和思考。吴康(1914—1991),这位活跃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就是其中一位,早在1959年他就被景德镇市委市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是中国陶瓷肖像画的一代宗师。
这块吴康绘制的“文革”瓷板,长约71.9厘米,宽约43厘米。画面生动地描绘了群情激奋的工农兵搞活动时的场景:现场24面鲜艳的迎风招展,绕场一周。97个工农兵和批判对象等人物,分别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和衣着等来表现。他们有的高举手喊口号,有的站在汽车上用喇叭发号召,有的挥动飘扬,有的在发放宣传材料等等,可谓作者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各具神态而不千篇一律。
此次吴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五伟人”肖像瓷版画为何能开价600万?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陶瓷艺术品部孔健介绍,这套在“文革”初期创作的成套巨作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毛泽东在内的5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5个人物均画得栩栩如生,立体感强,印证了“文革”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吴康是景德镇的中国肖像瓷画名匠,"文革"之前,他就开始致力于肖像瓷画创作,形成了特有画风。吴康现已经去世,这套"文革"时期代表作就成了稀品。”600万开价会不会有价无市?孔健说,吴康生前创作的单件肖像彩绘就曾拍出过上百万的价格。而这次能否成交,要看藏家的意向。
1949年以来,特别是1957到1965年,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陶瓷发展较快。1966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阻碍了陶瓷艺术的正常发展。“文革”后期,陶瓷艺术创作开始复苏,但设计人员的作品要经过“工农兵三结合小组”的严格把关审查,基本以“八个样板戏”作为人物形象创作的模型,形成了概念化的定制。这样,“文革”期间的陶瓷作品,就失去了地方艺术特色和陶塑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相反,也就在这特殊的十年岁月里,出现了一些的具有特历史时代风格的“文革”陶瓷,很多反映“文革”特色的作品,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文革”陶瓷也因此而成为现今博物馆和收藏家的新宠。
文革”结束几十年了,“文革”陶瓷的收藏越发显得火热,它毕竟只是十年时间,值得珍惜收藏的作品很多,作为国家博物馆,应该重视对这段历史文物的收藏,特别是名家的收藏,是十分重要的。
“文革”瓷与历代瓷器也存在着较大区别,其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色泽偏同,具有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精良等特点。在这一时期瓷品中,福建德化的徽章和毛泽东像烧金工艺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粉彩瓷,在质量上创造了历史上的新高点。
正因为备受推崇,“文革”瓷的价格也是一路看涨。“文革”瓷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除了大量的瓷像和像章,还有很多的生活日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其图案多为语录、诗词、工农兵图案、革命样板戏人物形象等。由于“文革”瓷生产年限很短,对于收藏者来说,它就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且增值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