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由于与组织运行相关的管理运营(例如办公场所和办公车辆等)和生活运营(职工食堂/咖啡厅,淋浴房等)也消耗能源、也同样存在节能潜力,因此也应在能源管理体系的控制范围之内。
同时,如果零部件和服务供应商对组织的能源消耗有直接影响,这些供应商通常也应在能源管理体系的控制范围之内。
该目标包括组织的“纵向比较目标”以及同行业的“横向比较目标”。在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组织的自身需求,因此,应依据组织的自身需求和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
虽然本标准没有提出具体的能源绩效的要求,但组织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监测、测量和评价、管理评审等活动衡量组织的能源绩效,以实现持续改进。
另外,组织自身需求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强制要求也是能源方针关注的主要方面。能源管理策划相对比较复杂,要识别能源因素和评价出控制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同时还要建立能源管理基准和,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目标、指标。后,要针对所确定的目标、指标及相关能源因素,制定能源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