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瓦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风格屋面,可做成合瓦屋面。合瓦屋面的特点是,盖瓦也使用板瓦,底、盖瓦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排序。合瓦屋面主要见于小式建筑和北京、河北、山东等地的民宅,大式建筑不用合瓦。在这些地区,只要看屋面是合瓦还是筒瓦,就知道是民房还是庙宇货是王府。江南地区无论是民宅还是庙宇,均以合瓦(蝴蝶瓦)屋面为主。其中包括铺灰与不铺灰两种做法。不铺灰者是将底瓦直接摆在椽上,然后再把盖瓦直接摆放在底瓦垄间,其间不放任何灰泥。京城匠人多称此为南方干槎瓦,使用的材料即是小青瓦(青瓦、 布瓦)。
小青瓦与马头墙同出现在徽派建筑中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 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 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 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 小青瓦,并在 每只垛头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 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屋面铺设小青瓦的操作工艺流程:铺瓦准备工作→基层检查→上瓦、堆放→铺筑屋脊瓦→铺檐口瓦、屋面瓦→粉山墙披水线→检查、清理。
小青瓦的搭接,即纵向上下两块瓦的搭接,通常为瓦长的2∕3,俗称“压七露三”、“压六露四”或“一搭三”(即瓦露面1∕3的冷摊瓦施工做法),檐头瓦一般伸出檐口50mm。俯仰瓦的俯瓦搭盖仰瓦宽度每边为40~60mm。小青瓦运用在现代建筑上,有着更为新颖的造型需要,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除建筑屋顶外,小青瓦还广泛应用于建筑其他方面,如围墙、漏窗、铺地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代的建筑,一方面是因为古建筑物在现在比较少,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建筑物十分具有美学价值,值得人们欣赏,而建筑物中的一个小零件都是非常漂亮的,比如就像小青瓦。它在建筑材料的漫长发展历史中,以一个美观又安全的角色而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这是由于以前古时候使用的瓦片的烧制方法简单,安全度不高,经不起风吹雨淋。由于年久失修,风吹日晒腐蚀掉屋顶的部分结构,从而使瓦片变得脆弱,经不起人类的踩踏。小青瓦的出现,是这一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零,这是因为小青瓦可以耐受各种风吹日晒和腐蚀因素,使用寿命长,不会出现腐蚀破损,人们可以放心踏过上面。
小青瓦:又名蝴蝶瓦、阴阳瓦,是一种弧形瓦。用手工成型,在间歇窑中还原性气氛下烧成,呈青灰色。规格一般为长200~250毫米,宽150~200毫米,广泛用于农村房屋建筑。脊瓦:覆盖屋脊的瓦。通常有人字形、马鞍形和圆弧形三种。瓦坯采用压制成型,经干燥烧成,可烧成红、青两色。规格一般长为300~425毫米,宽180~230毫米,抗折荷载不低于700N。
平瓦:长方形平面带沟槽的片状瓦,用于覆盖屋面。平瓦的成型有湿压法、半干压法和挤出法三种,以湿压法为普遍,可烧成红、青两色。按中国标准规定:平瓦的尺寸为400×240~360×220毫米,单片抗折荷载不得小于600 N;覆盖一平方米屋面的瓦,其吸水后的重量不得超过55公斤;在-15℃以下经冻融15次循环后,应无分层、开裂、脱边、掉角等现象,成品中不允许混有欠火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