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书画保护
一、存放登记:(可按年代、姓氏、尺寸进行登记。)
二、污渍的处理方法:(1)霉斑,用75%的酒精加脱脂棉再加吸水纸擦拭。(2)墨渍,20%的双氧水加脱脂棉再加吸水纸擦拭。(3)便污,20%的双氧水加布再加吸水纸擦拭。(4)返铅,20%的双氧水加脱脂棉再加吸水纸擦拭。(5)油渍,用铁熨斗加热,在下面用吸水纸垫着。
三、展阔看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拿画时,手要戴手套;(2)与画距离很近时,不要咳嗽;(3)不要抽烟;(4)画不要久挂,久挂容易变形。
材料指的是书画家创作以外的东西. 具体分纸(绢)质, 墨色, 颜料, 印泥四部分. 表面上看, 这四点没有多大学说. 其实不然. 特别是在鉴定远古书画作品时, 材料的区分可以直接对某些膺品作出科学的论断, 无须深入. 比如一幅明代的书画, 如果发现作品的材料不到年纪, 或者是新的, 就根本不用再深入研究. 要知道, 古人是不会用后人的东西。
材料学说基本可以概括成一定义:一点假即全假. 也就是说发现材料的其中一点是假的, 就可以断定整件作品是假的! 至于书画作品残破接笔, 不能笼统概括混合其中, 应另开思路科学对待! 虽说材料一点假即全假. 但是, 材料真不一定作品真. 同时代的仿品, 老纸新作等膺品存世量. 只有在肯定材料的基础上, 鉴定才有必要深入研究.
作品的时代气息, 是证实作者生活年代, 活动场所的前提. 我们知道, 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 同一个时代, 不同的地域, 都活跃着不同的书画流派. 所以, 当熟悉了作品的时代气息, 就可以深入分割研究不同地域的不同流派, 二者前后融会贯通, 从而达到鉴定的真正目的. 笔墨是鉴定书画时代气息的法宝, 也是鉴定的必经之路, 鉴定书画时代气息以笔墨入手。
书画艺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价值的基本因素。名家之作也未必幅幅都是,作品有高难度的技巧,难度越高、无法取代的性则越高。相反如任何人都能轻易画得出来的画作,难度肯定不高,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且很快会被淘汰。投资画作须有意识,宁付略高代价选择画家认真而严谨的作品,亦不要因价格便宜而买应酬之作,因两者的含金量与投资价值有天壤之别。投资在历史上经过检验,而留存的画家,如任伯年受过西洋绘画的熏陶,善于用另一种视角挥写活泼多彩的花鸟世界,展示自然万物的生香活态;吴昌硕则从古典金石中追索传统文明的深层底蕴,并在花卉紫藤中宣表达了他的思古情绪;黄宾虹以深沉的决心和爱意,将中国传统山水进行变革。齐白石更以简洁的笔墨和造型不但使中国绘画传达了大众心灵中本质的审美特质,同时也大程度上探索了中国水墨发展的现代可能性,其贡献不亚于有“西方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更是中国的马蒂斯。
书画市场漫天要价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在购买名家书画时,要了解行情,掌握书画价格的时点,或请内行把关,以免上当。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一些书画大师的作品价格相当低廉,如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过10元,老舍曾为了资助齐白石而花5元钱买了他的一个扇面;张大千的作品卖100元一幅;徐悲鸿的《松鹰图》1961年售价仅为230元,这在当时已是很高的价格了;傅抱石一幅画的高标价为80元。至80年代初,这些大师的作品也没升到较位。齐白石的作品在香港市场上不过5万港元。可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实力增强及社会观念的改变,中国书画中凡个性强、技艺的名家的作品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日益显示出来。在中国、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名家作品价格如脱疆野马,一路飞升,一般都在几十万、上百万的价位上,画廊与拍卖行的生意兴隆,市场一改萧条冷落,变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至2007年底,中国现当代书画家作品在千万元以上的已有几十位,如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林凤眠、吴湖帆、李可染、石鲁、吴冠中、陆俨少、谢稚柳、陈逸飞等。
题款多为作者创作后的署名和记录的创作时间(下款),以及为谁而做的被赠予人的姓名、称谓以及赠言(上款),通常作者的署名具个性特征。如清代画家吴昌硕,早期作品多署“吴俊卿”,中期多署“吴昌硕”,晚期多署“老缶”。在鉴别中国画作品的真伪时,分析款识的书法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绘画本身更重要的一环。因为实践证明,画与字的造伪,后者比前者难度要更大些。看印章要看篆刻的水准。一般来说,书画家的印章多由篆刻家(或书画家本人)所作,其篆刻的艺术性相应较高。其次,要看印章内容,多数画家在不同创作时期往往使用不同的印章,有的作者钤印位置往往也有自己的风格。其三,要看印泥质量和呈色,书画家钤印所用印泥一般质量较好。另外,距今年代越久的印章,其印泥色泽相对较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