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人们认为茶壶之所以“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关于“越宿不馊”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紫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
西施壶
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石瓢壶
“石瓢”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潘壶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畲,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文旦壶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字画鉴定评估交易
面议
产品名:字画鉴定,字画鉴赏,字画评估,名人字画
北京哪里可以鉴定瓷器
面议
产品名:瓷器鉴定
2020年石铁陨石拍卖报价
1000000元
产品名:古董古玩,古玩交易,古玩鉴定,艺术品交易
田黄石狮钮章鉴定及收购价格
1000000元
产品名:古董古玩,古玩交易,古玩鉴定,艺术品交易
均窑瓷器鉴定
面议
产品名:瓷器鉴定
鉴定瓷器瓷器
面议
产品名:瓷器鉴定
褐釉瓷器鉴定
面议
产品名:瓷器鉴定
成都古董瓷器鉴定
面议
产品名:瓷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