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缓效)杀鼠剂
慢性杀鼠剂主要是指抗凝血杀鼠剂。抗凝血杀鼠剂毒性作用缓慢,潜伏期长,一般2~3天后才引起鼠类中毒。这类杀鼠剂让鼠类多次取食,积累中毒,才能发挥大的药效。由于适口性比较好,鼠类可以多次反复取食,符合鼠类的取食行为,而且作用缓慢症状轻,不会引起鼠类的警觉拒食,灭鼠效果好。对人、畜毒性较小,也不易引起非靶标动物误食中毒,同时有良好的剂,使用比较安全。
抗凝血杀鼠剂的发展经过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的杀鼠灵、敌鼠等,属于代抗凝血杀鼠剂,慢性毒力强,急性毒力低。70年代以后出现的大隆、溴敌隆等,慢性和急性毒力相当,都比较强,多次投药和一次投药均可。
早期使用的大多数杀鼠剂对高等动物毒性大,且无选择性,因此很容易产生人、畜中毒以及对非靶标动物的伤害,目前已很少使用。根据国家规定,凡未经批准的药物均不得用作杀鼠剂,中草药、等亦不例外。现在广泛使用的大多是抗凝血剂类杀鼠剂,现将主要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钠盐可溶于水。毒性:大白鼠急性LD为3.0mg/kg,对狗LD为20~50mg/kg,对猫LD为5mg/kg。猫、狗、猪对此药较敏感。对牛、羊、鸡、鸭毒性较低。此药适口性好,鼠一般不拒食。此药为慢性抗凝血剂,鼠服后5~7天死亡,有效期为10~14天。
作用机制:破坏鼠类细胞正常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使毛细血管变脆,增强渗透性,使害鼠大量内出血而平静死亡。出常制剂:2.5%灭鼠灵母粉,0.025%灭鼠灵毒饵
高使用方法:适合防治家栖鼠。主要用0.005%~0.025%饵剂防治居住区、仓库、轮船、码头、家禽饲养场所的家栖鼠,低浓度连续多次投饵时灭鼠效果好。投饵后每隔2天检查补充鼠吃掉的毒饵,连续投放至鼠不再取食为止。还可用0.5%~1.0%毒粉灭鼠。
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安全,防误食。维生素K1为剂。
1.有关消毒的几个概念
(1)消毒与灭菌
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程度。如果将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清除,则称为灭菌。灭菌是的消毒
出(2)杀菌与
经灭菌(或消毒)处理,使微生物死亡,称为杀菌。部分微生物经新洁尔灭或洗必泰等低效消毒剂消毒后,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而芽孢和某些病毒仅受到抑制作用失去繁殖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和适当条件又可恢复繁殖能力。所以,消毒仅使微生物暂时停止繁殖,停止消毒则微生物就可能重新繁殖的称为。
(3)消毒剂与灭菌剂
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药物,但不能杀灭所有的微生物。而灭菌剂是指用于灭菌的药物,它具备歼灭一切类微生物的能力。灭菌剂有时可作消毒剂使用,而消毒剂不能作灭菌剂使用。
(4)预防性消毒
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如家庭、医院、餐饮具、饮水工具及交通工具。
(5)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如传染病病房、患户,以及被传染病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6)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指及时杀灭或消除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药剂安全使用知识
1.根据农药毒性级别、施药方法和地点,有害生物防制员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2.有害生物防制员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和抽烟。
3.施药时要注意天气情况。雨天,下雨前,大风天气,气温高时(30℃以上)不要喷药。雨天、下雨前喷药时药品容易被冲刷流失,影响效果;大风天气,喷药时药品容易飘移,造成植物药害和人、畜中毒事故。气温高时,操作和防护不便,容易出现危险。
4.有害生物防制员要始终处于上风向位置施药。
5.库房熏蒸时,应设置“禁止入内”“有毒”等标志,熏蒸库房内温度应低于35℃;熏蒸作业由2人以上轮流进行,并设专人监护6.配制新鲜灭鼠毒饵时应在远离住宅区、水源、食品库、畜舍并且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不得用手接触操作。
7.施用高毒农药,有2名以上有害生物防制员;有害生物防制员每日工作不超过6h,连续施药不超过5天。
8.施药时,不允许非操作人员和家畜在施药区停留,凡施过药的区域,应设立警告标志。 9.临时在室外放置农药及施药器械,有人看管。
10.有害生物防制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离开现场急救治疗。
(一)生态防治
生态灭鼠法(也称环境防治法)就是破坏鼠类的生态环境和食物条件,从而影响鼠类数量增长的方法。若把环境改造成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低限度地限制或控制鼠类食物米源,使鼠类生存数量降低,不致产生鼠害,其至将它消灭,这是生态灭鼠的终目的。此方法虽然不能直接杀灭鼠类,收效慢,但却是根本的方法,在巩固和扩大无鼠害区时尤为重要。
在一定空间(区域)生活的鼠类种群密度是不可能无限制增大的,它受环境负荷能力的限制。环境负荷能力(也称环境容纳量)取决于食物的米源、隐蔽场所及栖息、繁衍等条件。如果不改变环境,只采用毒杀或捕杀措施,一般只能降低其数量,灭鼠效果只是暂时的。因为鼠类自身繁殖力强,在其种群密度降低的情况下,不但不影响它们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资源,反而使平均每个个体的有效食物量和其他资源增加,结果它们的生长加速、性成熟提早、出生率上升面死亡率下降,于是种群增长率提高,种群迅速得到恢复。采取生态灭鼠,可以起到降低鼠类种群的环境负荷能力,从而导致种群数量降低,并能使鼠类种群的数量不易恢复。
生态灭鼠,可以起到降低鼠类种群的环境负荷能力,从而导致种群数量降低,并能使鼠类种群的数量不易恢复。
生态灭鼠可以采取各式各样的揩施,都是以防为主。具体方法是通过严格管理好粮食和饲料,增添防鼠设施,搞好室内外卫生,消除鼠类栖息场所等措施来进行的,与其他方法配合进行,可显薯提果
增添建筑防鼠设施,能有效地将鼠拒之以门外。例如,门、窗、气窗和各种管道的空隙应小于6mm;气窗要安装铁丝网,水管、电线在通过墙壁、地板、天花板处的空隙,应用水泥严密堵塞或钉铁皮;离地面1m内的必要孔隙,如通风口、下水道等,要装孔眼小于13mmX13mm的铁丝网;下水道口也要安上1个口径较小的套管;管道周围要用混凝土填塞;坑道、地下室和贮藏室及食品仓库等建筑物,更应往意防鼠,要用砖石结构,门、窗贴铁皮,所有孔隙应堵塞或安装铁丝网,好要有30~40cm高的门槛。
1,捕鼠器械的选择要根据鼠种来确定捕鼠器械的大小,捕捉褐家鼠和黄胸鼠需要用大号或中号的捕鼠夹(笼),而捕提小家鼠则要用小号的捕鼠夹(笼),但在鼠情监测时则应使用统一型号的捕鼠夹(笼);其次要考虑捕鼠器的灵敏度,要特别往意使各种捕鼠器主要零件之间的装置保持非常灵敏的状态;另外要考虑捕夙器的价格、米源和质量
2.诱饵的选择诱饵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捕鼠效果,原则上要选择鼠类适口性较高而当地又不易获取的诱饰为信。一般情况下,粮食制品、糖、油等具有较强的诱鼠力,效果也比较好。对于特别的环境,应选择更为合适的诱饵,如在粮库可用瓜果等含水量较多的食物作为饲料。总之,选择诱饥要因地制宜,针对消灭对象的特点加以选择,对于特殊个体要特殊对得方能奏效。
布放地点装有诱饵的捕鼠器一般不要直接布放在洞口处,好离鼠洞20~30cm,以免引起鼠的疑忌,况且鼠对靠近洞口的食物,并不一定比离洞口稍远的喜食。因此,捕鼠器较适合的布放地点是鼠经常觅食的场所。在房间内鼠夹要放在墙边,好放在墙角,有诱饵的一端朝向墙角,使鼠夹两侧沿墙活动的鼠都有机会取食。在有的情况下,可将捕鼠器布饵虚设(即挂饵而不支好)诱饵被食后再加,如此连续几天,待鼠习惯并敢于取食诱饵后,再支好拥鼠器,能取得更好的灭鼠效果。
4.布放时间由于鼠种不同,其活动情况亦不尽相同。因此,捕鼠器的布放时间应视不同种类的活动规律而定,一般要在鼠的活动高峰开始前布放。例如,对于夜间活动鼠,应于傍晚石放清晨即可收回。每一种捕鼠器只能在一个地方连续布放几天,通常是了一5d就得更换布放地点或政布另一种捕鼠器。若仅有一种捕鼠器,使用几天后也应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再投放。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又称药物防治法。其特点是:效果好,由于鼠类觅食能力其强,进食频繁,使用适当的毒饵,一般可获80%以上的灭鼠效果;效率较高;支出较省;在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用少量粮食;使用不慎时可能引起人畜误食中毒。
目前国内外用于灭鼠的常用药物一般可分为急性灭鼠药和慢性灭鼠药两大类
急性灭鼠药是老鼠在取食毒饵后,能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引起急性死亡的灭鼠药。投饵方法简便,般只需1次就可见效,诱饵消耗也较少。但急性灭鼠药一般都可能出现对天敌动物的二次中毒现象。根据鼠类的取食习性进行1次投毒灭鼠,往往难以使所有老鼠同时吃到毒饵。如果老鼠取食毒饵中毒时间过快,容易使未取食到毒饵的老鼠在见到死鼠后,因产生恐惧而影响效果。因此在选择药物时,以取食毒饵后经数小时才出现死亡者为宜。常用的有磷化锋、彭鼠磷、溴代毒鼠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