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砖雕具有历史悠久;雕刻特点;同时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在建筑上应用很广,通常多用在大门、廊子、花墙、迎壁、花窗等处。题材以花卉为主,动物、人物比较少。技法有浮雕、透雕和线刻。风格朴实、健康、稳重。图案构成严紧饱满。如:卍字不到头、回纹、等镂空雕刻。
苏派砖雕苏派砖雕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典型代表之一,明代较典型、朴素,清朝特别是康熙、乾隆以后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形成了自己精细典雅的装饰风格,被誉为“南方之秀”。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砖雕门楼字碑大都是名人题字,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往往相得益彰,使苏州砖雕更添了几分浓厚书卷气。苏州曾经拥有二百余明清时代的砖雕门楼,可惜大部分都被湮灭。随着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对古老艺术的回归,门楼砖雕重又为人们所钟爱,许多现代建筑和居民宅第也喜欢饰以门楼嵌以砖雕。
天津的砖雕的内容大至可分为:吉祥图案、亭台楼阁、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世俗生活、花鸟走兽、博古、婴戏、古典小说、文字与图案共类。砖雕的题材内容是根据安放的部位不同而变化的。如门楼和影壁上多刻“三星高照”、 “韦驮进财”。而屋脊上则常用“平出三级”等图案。
天津砖雕天津古代建筑的砖雕题材丰富,刻工精良,以蓟县和天津的市区的寺塔、府第、会馆、民居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早期的砖雕,是先在砖坯上雕塑,制模后入窑烧成雕砖,然后稍做加工,即可用于建筑的贴面装饰。蓟县白塔等三座辽代时期的古塔,就是采用了这种工艺装饰。由于工艺复杂,成品率低,后来逐步由窑作制件,转变为在成品砖上的雕刻。清初,天津由卫改州升府,地方经济获得以迅速发展。一些家财显赫的盐商、粮商、运商纷纷兴园林、造别墅。嘉庆、道光年间,天津“八大家”陆续建成豪华的宅院,但是因为受当时清廷对民居建筑等级、规格的限制,不能像北京皇宫、王府那样红墙绿瓦、金碧辉煌;又不愿意学江南文人园林的清幽淡雅。为了活跃建筑的气氛和显示自己的富有,大都采用精美的砖雕对住宅进行装饰,因此促进了天津砖雕业的发展。
较之北方砖雕的粗扩、浑厚,广东砖雕显出纤巧、玲拢的特点,采用精制水磨青砖为材料,往往雕镂得精细如丝.习惯称之为“挂线砖雕”。雕刻手法多以阴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穿插进行,精细者可达七八层,造成景致深远的效果,雕成的花卉枝叶繁茂,形如锦绣。戏曲人物衣甲清晰。在不同时辰日光照射之下,还能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高光部更烟烟生辉,画面富于起伏变化。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的砖雕,主要用在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等上面。古代砖雕多以浮雕为主,少数也有线刻的。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顶,雪白的粉墙,水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门槛和屋脚(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们也用水磨青砖平铺,而后用圆头铆钉固定在木质门板的表面。象这样的整体建筑,砖雕装嵌其中,十分和谐协调。徽州砖雕的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层次分明。安徽省博物馆藏有《郭子仪上寿》、《百子图》等,都是徽州砖雕的代表作,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徽州砖雕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 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